自明年起,中、低收入戶不孕症夫妻接受試管嬰兒手術,將獲得最高新台幣10萬元補助。衛福部長邱文達27日宣布,將從菸捐提撥預算,提供平均所得較低的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費用補助。 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該計畫...
農藥及殺菌劑含有的環境荷爾蒙,對生物造成的傷害,可能「禍延子孫」。 過去研究證實,環境荷爾蒙會干擾生物內分泌系統,並造成後代出現肥胖、自閉傾向、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發表於《內...
母親在懷孕期間出現「妊娠糖尿病」症狀的寶寶,在青少年期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美國耶魯大學團隊發表於《糖尿病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妊娠糖尿病母親生下的寶寶,即便在兒童時期糖類代謝能力完全正常,長大後...
未來在東南亞國家,或許能吃到添加鐵質或維他命A的「營養強化」魚露。世界衛生組織(WHO)擬在開發中國家推動調味品添加鐵質、維他命A、葉酸、鋅及多種礦物質的計畫,藉此改善民眾營養不均衡的問題。負責籌畫的美國...
開學在即,腸病毒也「蠢蠢欲動」,小朋友們一定要勤洗手以預防感染。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26日表示,每年在9月開學期間,都會有一波腸病毒流行高峰,呼籲家長及學童注意個人衛生,若出現手口足病、皰疹性咽峽炎等...
歌手范瑋琪最近傳出透過「人工受孕」懷上雙胞胎,其實無論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多胞胎機率都較自然懷孕高。北醫不孕症科主任王家瑋解釋,試管嬰兒是為增加懷孕成功率而植入多顆胚胎,人工授精則是女性因排卵藥物刺激,造...
「夏天流汗易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太常洗澡又造成皮膚保濕不足而發癢,形成惡性循環。」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兒童皮膚病,全台患者逾200萬人,常因冬天乾冷或夏天濕熱而發病。長...
英國科學家試圖為厭食症患者平反,號召國內飽受厭食症所苦的病患捐出DNA供研究,證明厭食症是先天性疾病,以研發出新的治療方法。目前此計畫已擴及全球,以蒐集2萬5千個DNA為目標,其中需包含1千個由英國的志願...
憤怒、不滿等「負向情緒」,未必對工作表現有害。「對『受雇者』而言,有時出現負面情緒,反而能為工作成果加分。」利物浦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德克林德包姆解釋,以憤怒情緒為例,由於職場上常會遭遇上司不公平對待,這時候...
年長者常有睡不著、睡不長或睡眠品質不佳的困擾,可能與大腦「中間核」部位的神經細胞受損及退化有關。 美國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團隊發表於《大腦》期刊的研究,長年追蹤千名65歲以上年長者睡眠狀況及腦部...
中秋將至,月餅成為應景又體面的送禮良品,但高油、高糖、高膽固醇,經常讓民眾大嘆「吃不消」!對此國健署特別提供「3挑3食」計畫,挑低熱量、低膽固醇與高纖的月餅,並切半、搭配水果和無糖茶水享用。營養師陳盈蓉表...
過去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東南亞及中南美國家等氣候溫溼地區流行的登革熱,在本世紀結束前,恐「登陸」歐洲。 引起登革熱的登革病毒,主要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散播,過去流行於東南亞、中南美、北非、澳洲北部,...
運用「抗微生物胜肽」代替抗生素藥物,或可減少抗藥性細菌對人類及生態帶來的威脅。 德國萊布尼茲動物園及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指出,以抗菌或抗微生物胜肽搭配現行抗生素...
「嗜吃甜食、喝汽水、看電視、玩3C產品,都不是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主因。」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指出,ADHD主要與遺傳有關,過度攝取糖分及接受聲光效果刺激雖不致病,卻會造成症狀惡化,...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並非無法控制衝動或遵守規矩,只是學得比較慢。」過動症協會理事長林玲華指出,ADHD兒童智商完全正常,只要透過訓練及治療,在學業及人際方面都能有正常表現。台安醫院心身醫學...
媽媽親自哺餵母乳,不僅有益寶寶健康,也可減少產後憂鬱風險。 研究證實,親自哺餵母乳有助新生兒口腔及齒列發育,母乳中的營養成分也可減少寶寶罹患蛀牙、肥胖、過敏,及各種呼吸道與腸胃道感染。另一方面,親餵...
「只喝水無法解便秘!」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表示,補充水分雖能促進消化,但一定要增加蔬果等高纖食物攝取量,才能改善便秘情形。 兒童保健協會21日公布針對全台1200多個家庭的調查報告指出,4至...
「門診發現,有5成孕婦都深受便秘所苦。」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孕婦因荷爾蒙「黃體素」分泌改變,及子宮壓迫腸道,容易出現便秘狀況。新光不孕症中心主任黃建榮也表示,懷孕前就已便秘者,懷孕期間會更嚴...
透過結合光學與基因工程的「光遺傳學」技術刺激神經細胞,或有助中風患者復健。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藉由光遺傳學技術,以「照光療法」刺激中風實驗鼠大腦皮質「運動區...
「為防高血壓,我都白天騎『咖踏掐』,晚上按時量血壓!」高血壓學會20日公布由歌手陳昇拍攝的預防宣導短片,學會理事長陳文鍾指出,中壯年血壓偏高者,應每天早晚各量1次血壓。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表示,家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