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甲莫名增厚,抗黴菌藥物治療卻未見效,要當心不是罹患灰指甲,而是「甲板下鱗狀細胞癌」。北榮皮膚部主任劉漢南強調,此癌症極罕見但不難治療,可透過切除部分或全部甲床根治,除非因延誤手術時機,癌細胞已侵犯指骨...
嗜喝咖啡,竟然有預防耳鳴的效果。 美國哈佛大學附設布萊根婦女醫院團隊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長期大量飲用咖啡的女性,較少發生耳鳴狀況。 研究人員追蹤逾6萬5000位30至44歲女性達...
針對國內媒體報導指出,一般使用「優碘」為擦傷、挫傷等傷口殺菌、消毒,反會延緩傷口癒合;台大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優碘雖可能一併殺死負責修補傷口的皮膚細胞,但細菌感染引起發炎,才是不易癒合的主因。 ...
對60歲以上民眾而言,「一日之計在於晨」可是有科學根據的。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團隊發表於《心理學及老化》期刊的研究發現,60至82歲的年長者,在上午執行需要思考的工作效率較佳,也較不容易分心。多大心理...
透過檢測卵巢上皮細胞的特殊蛋白,或可揪出早期卵巢癌以及早治療。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團隊發表於《自然:細胞生物學》及《細胞週期》期刊的研究指出,卵巢部位的「Lgr5」蛋白或「CHEK2」基因,可望作為卵...
針對7月上路的DRGs(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消基會8日上午提醒民眾就醫時,面對高額的手術治療或需自費的醫療項目時,務必保留費用明細以利查詢或核退,若醫師告知需分次進行手術或轉診,也須詳問原委。消基會董事...
體內「睪固酮」低下的男性,容易出現勃起功能障礙,而肥胖造成的「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則是導致睪固酮低下的危險因子。 高榮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簡邦平7日出席父親節衛教宣導時表示,代謝症候群是體內代謝功能異...
透過簡單的抽血或唾液基因篩檢,或可避免服用癲癇藥物後出現的皮膚過敏、潰爛等不良反應。 長庚醫院與陽明大學團隊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發現,每年造成國內約400例藥物不良反應的癲癇用藥「癲能停」...
乾癬也可能出現在指甲上!台大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7日出席衛教活動時指出,約有半數乾癬患者會出現指甲凹陷、斷裂、變色、剝離等症狀,常被誤認為「灰指甲」。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分析,灰指甲是黴菌感染,指甲會...
「遠離代謝症候群,拒當『腹』爸爸!」衛福部國民健康署7日公布最新統計,實際測量720位19歲以上男性腰圍,發現大於或等於90公分的比率逐年上升,民國82至85年僅11%,102年競飆升至33.1%,其中,...
國內日前有近200人等待「換心」救命,醫師呼籲過世者或家屬能發揮大愛,捐贈器官。器官捐贈移植中心7日即時資料顯示,目前有175位心臟移植登錄者,但每年捐贈者僅80餘人。台大外科部主任賴鴻緒強調,國內能執行...
肥胖是人類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身廣體胖」的棕熊,為何可免於糖尿病之苦? 美國安進藥廠團隊發表於《細胞代謝》期刊的研究指出,為儲備「冬眠」所需的能量,棕熊會大量進食,並在秋天時「最胖」,但與...
美國研究團隊企圖模擬蝴蝶的「吸管」,製造可檢測或治療疾病的「工具」。 克萊門森大學團隊發表於《實驗生物學期刊》的研究,以蝴蝶的吸管為「模板」,發展出一種可深入細胞內部的「纖維管」,抽取細胞內液體,作...
徜徉在草地上,玩泥巴,晒太陽,有助孩子增強免疫力。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6日在新書發表會上指出,預防過敏「過猶不及」,太「乾淨」的環境反而對幼兒不利,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做戶外運動,可接觸許...
不只媽媽,爸爸也要慎防骨質疏鬆症!骨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在父親節前夕指出,高齡、菸酒都會造成骨質流失,但中年男性接受骨密度檢查比例遠低於女性,呼籲爸爸們注意骨質狀況。高雄長庚骨科部主治醫師林子平表示,單純...
現階段骨填充物、心臟支架等高階醫材多仰賴進口,所費不貲;專家指出,建立更完善的臨床試驗環境,才能促進國內投資研發。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科長林欣慧指出,國內醫材產品多以血壓計、骨釘、骨板等中、低階為主,醫、學...
永續健康發展、氣候變遷及災難管理、各國健保及長期照護制度、健康促進推廣等議題,都將於5至11日在台舉行的世界醫學生聯盟(IFMSA)大會上熱烈討論。北市聯醫總院長邱文祥5日為主辦IFMSA大會的台灣醫學生...
隨年齡增長,記憶、思考等智力表現也會逐漸衰退。 英國愛丁堡大學團隊發表於《當代生物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當年長者無法立刻分辨眼前「一閃而過」的物體、數字或文字時,可能是智力開始退化的徵兆,不僅分辨影像...
英國女大兵發出不平之鳴!她們擔心當兵激烈的操訓會傷害胸部,因此要求國防部提供運動型胸罩,或補助每人每年45英鎊的津貼,購買特殊型式內衣。不過國防部表示,將會研擬配備添購草案,但補助每位女大兵非同小可,須先...
「網路霸凌」等現象雖可能引起自殺事件,但網路卻也是自殺防治不可或缺的一環。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張家銘分析,隨社群網站及通訊軟體普及,許多自殺徵兆都是透過網路「現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副主任戴怡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