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只要堅持健康飲食半年,就能改變大腦飲食喜好,從此擺脫垃圾食物的誘惑。研究顯示,維持高纖維、高蛋白及低糖飲食半年後,大腦「回饋系統」的神經細胞對垃圾食物反應減弱、對健康食物則增強。
美國麻省總醫院心理醫師戴克斯巴赫指出,透過「縮胃」等手術,雖也能改變飲食習慣,但直接提升大腦對健康飲食的「好感度」才是治本之道,效果也較能持久。
嗜吃垃圾食物,是造成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主因。美國塔夫斯大學與麻省總醫院團隊發表於《營養暨糖尿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人類並非天生嗜吃垃圾食物,只是周遭「誘惑」太多,才養成了「壞習慣」,因此飲食喜好可透過訓練改變,減少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塔夫斯大學營養學教授蘇珊羅伯茲團隊讓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受試者,參與為期6個月的減重課程,包括攝取高纖維、高蛋白及低糖飲食,並禁止吃任何垃圾食物;羅伯茲強調,一定要讓受試者「吃飽」,才能有效避免「破戒」。
研究人員以核磁共振造影,觀察受試者腦部與學習及成癮行為有關的「回饋系統」後發現,該區神經細胞對健康食物的反應增強,顯示大腦增加了在攝取健康食物時的「愉悅感」。
瑞典隆德大學團隊發表於《食欲》期刊的研究則指出,人類常因為「非因體內能量不足」,也就是類似「嘴饞」的食欲而攝取過多食物;若能在進食前補充菠菜富含的「葉綠素類囊體」,可降低食欲,促進減重效果。
研究團隊讓進行減重的肥胖受試者,連續3個月在早餐前,喝下含有類囊體的流質補充品,結果發現補充類囊體的受試者,較一般減重者多減去1.5公斤。
隆德大學生理醫學教授厄蘭森艾伯森解釋,食物進入消化道後,腸道會釋放荷爾蒙讓大腦產生飽足感,但民眾常吃的加工食品及零食分解速度較快,造成飽足感無法持久;而類囊體的作用,延長消化時間,藉此抑制食欲產生。
延伸閱讀:
飲食喜好訓練研究全文。
http://www.nature.com/nutd/journal/v4/n9/full/nutd201426a.html
菠菜類囊體研究全文。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66631400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