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新帶動半導體發展,2030年產值有望破1兆美金!國際半導體展6日即將登場,聚集近千家廠商。展覽行前記者會5日邀請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致詞說,地緣政治導致半導體產業成本上升和規模收縮的壓力逐增,但隨電動...
專為科技新創企業設立的「創新板」,證交所鬆綁規定,刪除申請上市資本額條件、放寬投資人條件,並開放信用交易!證交所近日表示,放寬創新板限制後,未來3到5年內盼能讓創新板申請數量達到80家的目標,預估合格投資...
製造業雖然還在衰退,但幅度有逐漸變小!台灣經濟研究院31日公布製造業景氣指數,因為有新訂單、將進入科技產品銷售旺季等原因,製造業景氣信號值增加1.16分至11.13分,燈號從衰退的藍燈轉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黃...
各國爭相啟動調高最低稅負,台灣也要跟上!財政部30日表示,已著手評估是否在1年內調整國內企業基本稅額徵收率,由現行12%調高至15%;此外,為避免中小企業稅賦負擔過重,也在思考以合併營收達7.5億歐元(約...
業者質疑政府沒教公司如何減碳,經濟部表示,將會幫企業上課!民眾黨立委吳欣盈30日舉行的座談會上指出,商業總會代表反應說,中小企業對於碳盤查、碳足跡等名詞霧煞煞,希望政府儘速協助中小企業辦理教育課程,或是推...
「中國、韓國因加入RCEP有關稅優勢,已經開始影響到台灣產業,政府需儘速因應!」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29日在RCEP論壇指出,我國出口衰退比其他國家更嚴重,原因就是沒有關稅優勢;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
認定通膨嚴重的2%標準已不合時宜?美國知名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23日呼籲聯準會應將通膨標準從2%提升到3%,他認為舊有的標準已經用太久,應該要調整了。但另一位知名經濟學家伊爾艾朗則判斷聯準會不會調整通膨標...
中國研擬取消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協定),中台貿易恐豬羊變色?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23日接受聯訪時表示,ECFA取消對台灣經濟影響有限,但恐損及兩岸的交流關係。上銀董事長卓文恒則說,若ECFA關稅...
「只想課重稅不可能解決房價問題」、「中央官員是孬種」,面對中央政府一再祭出打房政策,使得建案供給量大幅下滑,但工資、原物料價格上漲、政府仍持續對建築業課重稅,並將房價上漲歸因於建商的炒作。全台各地建商公會...
缺工、缺電,又缺大陸市場,商總苦喊:「已經不指望不漲電價,但盼至少有穩定發電!」商總大會代表賴正鎰10日如此表示。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則指出,我服務業佔國家GDP的6成,但政府資源卻偏重於工業,呼籲政府應加錢...
針對工總2023白皮書關切水電穩定供應與人力不足的部分,國發會回應,政府已檢視當前能源政策,以能源轉型為基礎,發展無碳再生能源搭配低碳燃氣發電為主軸,並逐步推動地熱、氫能等新能源利用。至於人才問題,國發會...
「總統大選將至,工總會員有100多萬人,希望各黨總統參選人重視白皮書內容,我們會多多投他一票。」工總理事長苗豐強8日在記者會中提出台灣「六需」,強調兩岸應該盡速恢復交流,如果政府不便出面,工總樂意扮演促進...
為了鼓勵半導體、電動車進行研發,政府最高給研發費25%的租稅優惠!俗稱台版晶片法案的《產創條例》第10條之2將於7日正式上路,預期台積電、聯發科與瑞昱等半導體大廠有望適用相關規定。不過經濟部官員也強調,電...
百貨公司、連鎖超市與超商要在半年內訂定資安維護計畫,且不得濫用個資進行行銷!經濟部1日公布新版法,要求零售業者落實個資保護,並規定零售業者用個資對用戶行銷時,應提供「拒絕接受行銷」的方式,業者若違反規定,...
財政部31日公布房屋稅籍個人歸戶統計表,今年有54.5萬人持有非自住用房屋,比去年多1.9萬人,但10戶以上減少51人;財政部官員表示,囤房稅新制將上路,房屋稅將改為「按年」計算,訂定「基準日」,簡化稽徵...
我國經濟成長應再難保2%!中央研究院經濟所27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受到出口疲弱、製造業調整庫存、企業投資步調轉趨保守影響,經濟所大幅下修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至1.56%;中研院經濟所兼任副研究員林常青指出...
民眾在電商當老闆的時代來臨,但找網紅行銷也有學問!百萬網紅啾啾鞋20日於記者會指點迷津,業者常要求網紅行銷要「一踩一捧」、「不能講產品缺點」與「違反人設」,但這又常是砸招牌的地雷。台市府產業發展局局長陳俊...
放寬家事移工申請條件,才能讓優秀人才留在職場!國民黨立委吳怡玎20日召開公聽會指出,本國家事勞工所費不貲,但申請移工條件又嚴苛,家庭成員被迫返家辭職照顧孩童或長者,呼籲鬆綁申請幫傭的條件。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能源轉型擴大了綠能需求,金屬材料恐供不應求!安侯永續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說,台灣主力的資通訊產業相當仰賴各類金屬,為了減緩衝擊,應擴大投資「電子廢棄物回收」的技術。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家麟則表示,企業...
「只有在物價穩定的環境下,低碳轉型才能成功!」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表示,綠能轉型的成本會隨著通膨上漲,當企業將成本轉移到商品上,恐導致物價再度上升,形成「綠色通膨」,所以穩定物價為央行的首要任務。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