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勞動力失調 商研院:數位創新不缺工

簡嘉佑 2023/09/06 17:51 點閱 12939 次
疫後勞動力供需失衡,企業應靠著創新應用,減少人力使用,並提高生產力,才能解決缺工問題。(網路截圖)
疫後勞動力供需失衡,企業應靠著創新應用,減少人力使用,並提高生產力,才能解決缺工問題。(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疫後勞動力供需失衡,企業應靠著創新應用,減少人力使用,並提高生產力,才能解決缺工問題!商研院指出,雖然台灣內需消費催動,服務業景氣有復甦的跡象,但台灣內需市場資源有限,一定會碰到瓶頸,且少子化與高齡化才是缺工的遠因,服務業應透過數位化等創新應用來提高生產力。

景氣有回升趨勢

商研院分析指出,分析各部門成長趨勢變動,都可清楚發現動能,從由外需轉成內需、由生產轉成消費,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CCCIS)到今年7月已持續回升。

分析認為,景氣朝更全面性復甦的可能性正在提高,但美中不足的是,領先指標裡的「民間投資」部門與「服務業貿易」部門,走勢向下且加速,形成整體景氣復甦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內溫外冷難維持

商研院認為,這種「內溫外冷」、「消費強生產弱」的結構轉換,應是短期現象,因台灣內需市場狹小,資源有限,成長模式再怎麼發展都會受到侷限,而陷於長期「低度均衡」。甚至一旦投資停頓,影響國際競爭力與生產力的提高,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國民消費的能力都會受到衝擊,而陷入惡性循環。

此外,商業服務業的勞動力需求殷切,且住宿與餐飲、運輸及倉儲業景氣上升,批發及零售業的景氣下降趨勢減緩,都讓目前服務業的缺工問題難解決。

數位化解決缺工

商研院認為,遠因是少子化與高齡化造成的勞動力人口減少,近因是疫情改變就業型態,零工經濟與外送平台吸納了不少傳統勞動力的供給,加上疫情後的住宿餐飲業者家數比疫情前增加。

104分析也指出,今年6月份全站工作數達到107.8萬個,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針對社會新鮮人開放的職缺高達56.6萬個,前三大缺工產業即為「住宿/餐飲服務業」、「批發/零售/傳直銷業」與「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

商研院呼籲,企業必須透過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自動化、人機協作等模式的創新運用,以減少人力的使用並提高生產力,且將來在製造業景氣復甦,競爭邊際勞工的情勢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