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蟋蟀透過翅膀摩擦發聲,左翅基部有橫脈紋路,當右翅疊合或分開時,就會發出唧唧的聲音,但是日前昆蟲學家卻發現,蟋蟀離奇的不再唱歌了。 這群科學家在夏威夷Oahu與Kauai島上研究時發現,當地的蟋蟀竟然...
「以愛發聲,對抗氣候變遷!」5日是「世界環境日」,環保署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2014世界環境日One Earth, One Chance;一個地球, 一個機會」影片發表會,呼籲國際社會重視環保議題。環保署...
澳洲政府計畫今年獵殺1600多隻袋鼠,藉此維持生態平衡並控袋鼠的數量。但該計畫遭動物保護團體的反對,他們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獵殺袋鼠可改善生物的多樣性。專家則認為,全球各地都有草食動物數量過多的問題...
垃圾掩埋場遭海蝕外露,廢棄物竟漂入大海。環團多年來關注我國海岸線生態,發現近年來有不少地區都有垃圾堆積在海邊、流入海中的問題,這是因為被偽裝成綠地公園的靠海掩埋場經過長年侵蝕後,垃圾裸露四散。環保署回應,...
「氣候變遷已造成每天約有70種生物正在滅絕!」環保署署長魏國彥30日上午出席台博館舉辦的「氣候災變-以古鑑今」的世界環境日活動時表示,全球暖化已成為逢年必討論的話題,但並沒造成世界公民有任何積極的環保行動...
全台推動綠建築,每年節省34.8億元水電費!內政部29日在行政院院會上報告「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從99年至102年,整體減碳量已達389萬噸,包括交通部公路總局、中興工程顧問社研究大樓等都是綠建築的楷模...
台北市近日發生多起台灣藍鵲攻擊市民的案件,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解釋說,是「驅離人」而非「攻擊人」,台灣藍鵲因警戒心高,在育雛工作時,只要有人或動物踏入警戒區,就會用翅膀揮擊或以尾巴拍斥等方式「作勢驅離」,但因...
「台灣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荒野保護協會發起「愛海無ㄐㄩˋ」活動,6月有6部海洋影片展,8月則是「海洋青年減塑行動」。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自經區恐造成國有財產被掏空,學者、環團嚴正抗議。立法院28日排定審查《自經區條例》,學者與環團27日針對條例中涉及土地徵收、變更的項目表示,一旦通過將造成公有土地、美景被財團圈地;而區內的關稅全免、土地成...
「世界第一毒」綠石蚵,民眾吃下肚恐致癌。環團2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西海岸野生石蚵重金屬汙染初步調查報告,指出在高雄、彰化、苗栗、雲林、桃園附近的水體都因重大工業活動而受到汙染,導致海口生態受浩劫。立委林淑...
「5、4、3、2、1,發射!」火箭帶著人們探索太空的企圖心呼嘯升空,8分鐘後離開大氣層直飛太空,但是當大家視線緊盯著火箭時,卻很少注意到火箭升空後對於地面的汙染狀況。科學家表示,每次火箭發射就像點燃一根巨...
祕魯的霾害與揚塵情況嚴重,促使民眾發揮創意改善空氣品質。有大學生針對工地揚塵設計了一款特殊T霸,能淨化髒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與細菌;也有民間業者開發了「超級大樹」,像樹木一樣能吸收汽機車產生的廢氣,更不會產生...
能吸附廢金屬的動植物,已成為創造土壤淨化與發展綠能的新契機!菲律賓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生長在呂宋島、名為Rinorea niccolifera的灌木能夠吸附重金屬鎳,具有發展「植物整治」、「植物採礦」等綠色技...
保護樹木需立專法,建立制度。農委會林試所所長黃裕星19日在「2014年樹木研討會」上表示,我國中央政府在樹木保護、專業培訓上並沒有具體計畫,導致珍貴樹種不良率達5分之1、都市樹木發展不健全甚至對民眾造成間...
砍一棵樹罰百萬,新加坡嚴法管理!「2014樹木保護國際研討會」19日邀請來自國際樹藝專家分享當地的護樹經驗。除了透過擁有專業樹木知識的攀樹士、樹藝師指導,避免施工時的破壞,政府還需要扮演領導角色,以嚴法限...
麻豆的小埤里工廠、花蓮和平電廠,名列環保署開罰次數最多、金額最高的惡質廠商。環保署13日公布從98年到102年的全台汙染案件稽查樣態,總裁罰金額高達56.4億元,有42%企業都因未確實落實環評後的監測和環...
由於人類對漁獲大量需求,已造成過度捕撈的情況。13日「海峽兩岸漁業增殖放流」研討會中,海洋大學講座教授李國添指出,人工放流是目前海洋生態復育的重要趨勢,但魚苗放流,涉及海洋生態環境平衡、影響野生遺傳基因多...
台灣空汙嚴重,連花蓮空氣都不及日本東京。環保團體、彰化醫界聯盟與立委劉建國、田秋堇等人,12日公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PM10空汙調查,發現台灣排名位居四小龍新加坡、香港、南韓等國之末。環保署環境監測...
英國日前從自來水檢驗報告中發現,嗜藥者的古柯鹼代謝物經過人體分解後,透過排泄進入自來水系統循環,即使經過水廠處理淨化,水質中仍有毒物汙染情況。雖然英國公共衛生局強調,藥物化學含量要加乘千倍以上,才會對人體...
石岡區反隧道自救會8日上午動員百位民眾到台中市政府,抗議台中市的國道四號石岡隧道開挖工程沒有考慮到土石流風險,甚至可能影響大台中200萬人的用水安全,要求市府進入第二次環評,並改採替代方案。目前已經蒐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