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文倡綠核共存 藍:廢核損國防韌性

呂翔禾 2025/07/08 14:45 點閱 161 次
重啟核三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藍委與資深律師紛紛投書,呼籲政府不要偏廢核能。(中央社示意圖)
重啟核三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藍委與資深律師紛紛投書,呼籲政府不要偏廢核能。(中央社示意圖)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綠核共存」才是永續發展的良制之路!律師陳長文近日投書指出,若台灣摒棄穩定、乾淨的核能,轉倚賴化石燃料,以及不穩定的再生能源,將使得電價飛漲、空汙惡化、碳排居高不下,應「綠核共存」,並將《氣候變遷因應法》、《環境基本法》中「非核家園」的字眼修正為「淨零排碳」。藍委葛如鈞也投書外媒,強調廢核恐讓台灣在台海遭封鎖時,國防韌性嚴重降低。

錯誤政策能源大漲

陳長文投書表示,在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位總統接力下,隨著核三廠2號機於今年5月17日除役,三十年「非核家園」的大夢似已圓滿。但以2025年能源配比預估,燃氣將占52%、燃煤29.6%,而再生能源僅16.3%。台電因為錯誤能源政策捨棄核能,導致發電成本大漲,燃氣雖比燃煤有減排效應,但燃燒時產生的溫室效應更強。

「2018年人民通過《以核養綠》公投,但民進黨政府置之不理!」陳長文不滿指出,所幸藍白兩黨已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取消核電廠延役申請須於執照屆滿前5年提出之限制;民眾黨團所提「重啟核三」公投案亦已成案。盼若公投通過,政府應落實創制民意,將《氣候變遷因應法》、《環境基本法》中「非核家園」的字眼修正為「淨零排碳」。

缺乏氣候變遷法制

陳長文強調,近日「綠色和平」提起我國首起氣候訴訟,遭到台北高等法院駁回,顯示司法對氣候變遷引發的代際正義,仍多所無知;《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定「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氣候變遷因應法》亦設淨零目標,卻漏未賦予人民對政府機關、公股事業之訴權,亦未如德國制定短、中、長期強制之減碳期程,亟待立法補正。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近日也投書外媒強調,戰時能撐多久,取決於能源,因為台灣約八成的電力來自需進口的化石燃料,若這些進口被封鎖,將造成全面斷電。若照部分人主張關閉工廠來降低用電需求,意味著台灣失去其「矽盾」地位與全球戰略價值,國際援助的意願也將隨之削弱,正中北京下懷。

廢核有損國防韌性

「美國也希望台灣有核能!」葛如鈞舉例,前白宮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簡以榮建議,台灣應儘早導入先進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以保障關鍵系統運作;白宮前副國安顧問博明曾說,台灣若遭攻擊,首要任務是撐過初期,直到盟軍支援到來,但賴總統一方面高喊要強化國防韌性,另一方面卻選擇全面廢核,美方與國際社會都看不懂。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