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甜 抵不住果農的苦

李武忠 2025/07/01 19:13 點閱 163 次
近年來國內荔枝產量不穩,影響荔枝農收益及農民種植意願,每顆果實粒粒皆來自辛苦農友。(網路截圖)
近年來國內荔枝產量不穩,影響荔枝農收益及農民種植意願,每顆果實粒粒皆來自辛苦農友。(網路截圖)

近日大陸劇「長安的荔枝」熱播,透過荔枝轉運生動描寫古代官場的複雜和人性的多面,也讓觀眾慶幸鮮甜汁多味美的荔枝,已從僅供帝王享用的奢侈品,變成了今日尋常百姓也能品嘗的夏季美味。至於官場上的阿諛奉承,拍上壓下,黨同伐異則古今皆然。

荔枝在市場舉足輕重

荔枝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不再局限於鮮食水果;果醬、果汁、水果罐頭和荔枝乾等製品,在全球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

近年來,荔枝迅速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擄獲了全球數百萬人的心。如今的荔枝已不只是一個奇特的異國水果,而是鮮活水果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參與者,全球荔枝產量約450萬公噸,亞太地區仍然是荔枝產區的中心,其中中國大陸佔據主導地位,其次是印度、台灣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等。受到國際需求成長和亞太地區生產繁榮的推動,2025年全球荔枝市場規模為74.9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到達97.9億美元,未來遠景看好。

台灣荔枝產量減

台灣是荔枝重要生產區,主產區為高雄、臺中、南投及臺南等縣市,產期為5至8月,主要種植種類有黑葉,玉荷包,糯米糍,玫瑰紅,桂味等,前兩者分占市場的70%與20%,台灣生產的荔枝以內銷為主(幾占99%)。受到農業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導致種植面積下滑,近年來已少於10000公頃;加以極端氣候造成的天然災害影響,近年來國內荔枝產量不穩,影響荔枝農收益及農民種植意願。

今年(2025年)台灣荔枝收穫總面積為9,478公頃,受到去年颱風和今年三月連續低溫和降雨影響,官方預估今年產量為5萬多公噸,雖較去年4萬5,137公噸增產14%,但較常年的5萬7,454公噸,減產11%;而先前政府已實施天然災害救濟黑葉荔枝每公頃補助6萬元新台幣,玉荷包和糯米糍則每公頃補助10萬元新台幣。

多數果農虧損

去年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也因年初寒流不斷,當地荔枝因為雨水過多,導致著果不良,產量預期大減,啟動了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玉荷包荔枝一分地救助1.2萬元,黑葉荔枝一分地救助1萬元;政府對於天然災害救助標準以及災損核實有檢討的必要。由於量跌價漲,價格預期將上漲,荔枝每公斤零售價上看80元新台幣,玉荷包每公斤達150元以上。

儘管如此,但因個別農民產量低,仍很難彌補多數果農虧損,未來應加強新品種研發,國際認證,可追溯性和冷鏈物流投資等,來提高品質及競爭力。事實上不只荔枝,近年來國內種植的水果如香蕉、芒果、芭樂、鳳梨等等也接續發生因遭到極端氣候帶來的傷害,導致產量大幅減少,價格飆漲,消費者大喊吃不消。

可預期未來情況將因全球暖化更加惡化。

需政府調控

身為全球最大的荔枝生產國和消費國的中國大陸,去年受到暖冬以及暴雨、冰雹、龍捲風等極端天氣影響,荔枝總產量降為178萬公噸,今年則是豐收的一年,全年總產量有望達到345萬公噸,比去年增加一倍,卻未見豐收的喜悅。

由於供過於求且容易變質,保鮮時效緊迫加以冷鏈物流未普及,品質不一,致價格下滑,幾乎崩盤,收購價從去年24元人民幣/每公斤暴跌至2-3元人民幣/每公斤,已低於生產成本,果農叫苦連天,生產端與物流端的矛盾浮上檯面。

不只荔枝,近來在中國大陸被視為「貴族水果」的榴槤,櫻桃,藍莓與陽光玫瑰的價格跳水,雖樂了消費者,卻苦了果農和貿易商,政府如何透過有效的產銷調控來維持水果合理價位,成為能否實現「水果自由」的關鍵!

未來極端氣候給果農帶來天然災害的頻度、廣度及嚴重度都將增強,而光靠補貼救助難以維持農業永續,政府有必要重整全產銷供應鏈,並備妥完善的輔導措施,才能穩定果農收益,提高果農種植的意願,進而實現「水果自由」!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