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每月薪資是19萬5千元,另有40萬元津貼可用來聘請助理。立法委員需要監督政府施政,也須提供選民服務,聘請助理理所當然。
國會助理薪資,若每月5萬元應屬合理,所以立委大約可聘8位助理,但曾聽一位南部立委辦公室的主任說,他們事實上需要約20位助理。
應付紅白帖子
主任說,立委大大小小應酬、紅白帖事,一個晚上有時多達20餘場,委員再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場場都到,所以勢必需要許多分身,依情況代表委員前往致意。光是下班後應酬就如此,上班時間正事更是應接不暇,所以事情多到只有個位數助理無法應付,必須配備兩位數的助理。
先不論「國家給的經費,夠不夠立委用?不夠用,則多聘人的錢從何而來」的「大哉問」,問題的源頭應該是,需要立委協助處理的事情,為何會那麼多?
為何需要向民代陳情
執政者施政如果讓百姓滿意,民意代表就不需要花那麼多功夫去監督,百姓也不會抱怨,遇到困難循正常管道卻無法解決,只好向民意代表陳情。
無論是民眾的陳情,或民意代表從其中提出的質詢與監督,也許有些是政治操作或無理取鬧,但應該絕大多數不是如此。
無論如何,平常狀況就是,始終有那麼多事情需要處理,但是公家經費,顯然不足於讓中央議員聘到適量的助理,當然地方議員狀況亦同。這個問題或許與有些民意代表「侵占助理費」的層次不同,但也可能有密切關聯。
惡性循環難了
政府、議員與人民,就這樣構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問題的癥結,當然是要找出起始的根源予以解決,也就是說,對於老百姓絕大多數應該是正當的需求,掌握行政權力的官員,能夠順利處理或解決,如此的循環才可能阻斷。
然而,政治是很複雜的。癥結其所以無法解開,很可能牽涉到無法講清楚、不足為外人道也或見不得人的慾望與金脈在其中,驅動著這個循環無法停歇。
有識之士總是說,有些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積重難返的歷史共業。惡性循環,流動如漩渦般的力道,已強大到根本無法介入,或者介入就隨著沉淪,看了真的讓人遺憾與憤慨,但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