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氣候變遷讓花粉與懸浮粒子增加,過敏機會也大增!外媒統整研究顯示,極端氣候讓許多植物生長期延長,花粉散步的機會增加,另外極端氣候讓閃電頻率增加,透過閃電高溫生成的懸浮粒子也增加,環境過敏原愈來愈頻繁出現。科學家呼籲,隨著氣候變遷讓花粉季愈來愈長,應加強環境對相關過敏原監控。
過敏季愈來愈長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歐洲與澳洲等地近年來因為升溫,季節性花粉過敏的人數增加,不只影響時間延長,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愈來愈嚴重。體內的免疫系統若將花粉誤認為有害物質,就容易誘發過敏反應。近來澳洲墨爾本還出現「雷爆哮喘」,就是發生暴雨的時候容易過敏。
雖然雷暴哮喘很少見,但近年來有學者貝格斯指提出假設,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增加,花粉或過敏原更容易被雨水、雷電與強風等外力切割,讓空氣中過敏原變多,也更容易進入人體。相關研究也有發表在《期刊》上。此外,春夏正是花粉季,隨著氣候變遷,兩季加起來的時間愈來愈長,春季也愈來愈早報到下,花粉症的機會也大幅增加。
花粉濃度飆漲4倍
在美國,花粉過敏已經影響超過5千萬人,從1995到2015年,美國各地的花粉季延長18到25天不等。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健康科學教授席茲卡表示,暖冬讓春天提早到,秋季更加延遲,出門在外接觸花粉的機會就增加,且不只北半球,澳洲、南美洲與非洲也有增加的趨勢。
花粉過敏的趨勢令人擔憂,若氣候變遷持續,花粉的濃度到了2050年恐將會是如今的4倍,雖然有些地區,如南加州,因為降水減少使得花粉沒有增加那麼多,但當地森林野火的頻率也增加不少。科學家建議增加對空氣中花粉的監控,還有對民眾的提醒,以減緩花粉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