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青春痘有過氧化苯、外用抗生素等外用藥,或是口服抗生素與A酸等口服藥,須遵守醫囑使用!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元2日介紹青春痘用藥指出,青春痘是常見的皮膚問題,春夏交替時,溫度和濕度變化易加重不適,透過正確的藥品治療和適當保養可有效控制。
外用藥注意用量
王德元指出,青春痘的外用藥可減少皮脂分泌、促進角質代謝,或對抗引發青春痘的細菌。常見的外用藥類型包括過氧化苯(使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外用抗生素(長期使用可能產生抗藥性)、外用A酸(刺激性可能較強,需搭配保濕與防曬措施。)與外用杜鵑花酸。
口服藥方面,王德元提醒,當外用藥效果有限,或青春痘較為嚴重(例如囊腫型青春痘、大範圍發炎),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口服藥來改善病情。常見包括口服抗生素(具抗菌與抗發炎作用,抑制痤瘡桿菌生長)、口服A酸(女性需避免懷孕,因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口服賀爾蒙藥品。
懷孕婦女禁用A酸
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提醒,外用A酸可讓角質細胞生長正常,幫助毛囊角質正常化,建議薄薄、少量的塗抹,外用抗生素要注意抗藥性問題;針對避孕藥可改善青春痘的說法,食藥署則提醒,並非每種口服避孕藥可改善青春痘,需有醫師處方,且口服避孕藥恐有血栓、過重與肝腎功能不佳等副作用。
另外,黃毓惠也說,若有囊腫型青春痘的人,使用A酸初期因為粉刺被大量排出,可能會有暫時的「爆痘期」,建議從較低劑量開始使用,且初期可能會有病灶惡化的現象,要1到3個月才會逐漸見效;另外,口服A酸恐導致胎兒畸形,即使外部A酸僅局部吸收,但考量對胎兒風險,仍不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