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兌美元於1月13日摜破33元整數關卡,收在33.119。這價位亦為2016年3月11日以來首見。同時,亞洲的日圓與人民幣皆貶,分別收在157.47及7.3307。強勢美元再起,背後的原因及影響為何?頗值探討及因應。
美元仍是最強貨幣
貨幣的強弱猶如國家經濟實力的映照,躍然於國際舞台之上。美國以約占全球四分之一的GDP,穩坐世界經濟霸主之位,而美元更是當今無可爭議的強勢貨幣。做為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既源自美國經濟規模與實力的深厚根基,也得益於其穩定性、對貿易與資本流動的高度開放,還有堅實的產權保護與法治支撐。正因如此,美元始終在國際金融的漩渦中心,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美元作為各國央行儲備資產的核心,在1970年曾占全球儲備近80%,到1980年降至58%以下,在1990年僅剩47%。但1999年的占比又恢復到71%左右,其後的數年間稍有下降,截至去年第三季仍占57.39%,遠遠超過歐元的20.02%、日圓的5.82%及英鎊的4.97%、人民幣的2.17%。除此,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占比逾88%,SWIFT支付中占比也超過47.1%,一直是獨占鼇頭。
再者,近年來AI及雲端科技應用進展神速,投資者看好美國科技業前景,吸引各地投資資金大量湧進,2018年迄今美股全球占比增加12.1%。目前美股在全球股市市值占比將近五成。資金狂潮讓美元水漲船高。此外,美元國際化指數高達69%,也超過歐元的23.1、日圓的7.3、英鎊的6.4及人民幣的 3.0,可見一斑。
貿易戰升溫及緩降息
隨著川普即將於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籠罩市場,避險情緒悄然升溫,支撐美元在高檔震盪。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表態,強調對進口商品施加高額關稅,尤其針對中國與墨西哥,並大力推行「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這一系列措施或將引發貿易戰風險,令市場憂慮進一步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其價值不僅未受動搖,反而在不確定中持續獲得支撐,成為動盪時代中的避風港。
另外,美國勞工部於1月10日公布的12月非農就業數據亮眼,新增人數高於前月,彰顯美國就業市場的穩健。然而,數據的強勁表現卻引發市場對聯準會降息步伐趨緩的擔憂,甚至預期今年可能停止降息。此一預期的轉變,重挫美股,進一步激勵美元走強。美元的升值效應不僅牽動全球主要股市紛紛走跌,更使非美貨幣表現疲軟。
強勢美元機遇與挑戰
匯率是一把雙面刃,強勢美元對台灣企業而言,既潛藏挑戰,也孕育機遇。當台幣相對美元貶值時,可進一步提升台灣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為外銷市場注入動能。然而,台灣對原物料及民生物品進口的依賴度仍高,新台幣貶值將直接推高進口成本,進而壓縮企業利潤,甚至引發一波物價上揚的連鎖效應。
因而,面對美元的波動,企業需審時度勢,依據自身產業特性採取靈活應對之策。一方面,強化匯率風險管理與優化成本結構,降低波動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
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分散風險,捕捉更多機遇。同時,強勢美元對美元計價資產,如美國債券和美股提供了有力支撐,投資人亦可適度調整資產配置,增加美元計價資產的比重,在強勢美元下尋求穩定收益與潛在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