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生涯規劃需要「找到藍海」?路徑依賴無法再帶來成功。在 AI 衝擊下的新時代,唯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藍海,才能真正脫穎而出。本書揭示了如何突破常規,在迷茫焦慮中,找到突破口,開闢屬於自己的新賽道。
透過個人成長歷程,作者分享她如何在學測失利、疫情找工難等多重危機中一步步找到自己的藍海,揭示了她在不同階段的思考與行動方式,幫助讀者理解並應對自身成長危機。同身為Z世代,作者總結了她的經驗與心得,提出九個錦囊,涵蓋自我提升、理財與生活管理、創新與適應等領域,幫助Z世代年輕人建構屬於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在臨近二十五歲生日的時候,我決定從傳統的菁英軌道下車,走上我認為真正合適我的路。
要是問剛畢業的我,我肯定無法想像我會說出這樣的話。從世界頂尖商學院(INSEAD)畢業,拿到了在新加坡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管理顧問工作,兩百萬台幣的年薪,願意給予高級就業準證(Employment pass)的公司,讓我有機會在不久的將來直接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PR)。
對於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這樣的機會簡直就是天大餡餅,卻不偏不倚砸在我頭上。不可否認我是極其幸運的,但也正是因為提早過上了這樣「夢想」的人生,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菁英」人生,不代表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是的,也許它是別人眼中的幸福人生,卻不是適合我的。
找到核心價值觀
拿了高薪工作後,我才赫然發現,比起金錢,我更在乎的是個人的影響力,我可以看到我做的事情為個體、為企業、或為社會產生正向影響。
曾經我懷著理想,進入專注於醫療產業的管理顧問公司,為的是幫助製藥公司上市新藥,讓更多患者及早被醫治,然而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卻存在著許多無效率、與願景背道而馳的交付內容,我不僅看不到個人的影響力,還與我的價值觀相違背。
對我第二重要的,是自由的時間。在專案時間短、任務重的工作常態下,顧問們就算在家裡、在出差路上,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在電腦面前守候,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在擔心會不會有新的消息來。
假若繼續升職能獲得想要的自由時間,那尚可接受,但當我觀察在我之上的經理和合夥人們,發現等待著的是「更加不固定的工作時間,及更長時的隨時待命」,我感到背脊發涼。
帶得走的個人資源
對我還很重要的,是帶得走的個人資源。為人打工始終是一筆交易買賣,公司認為你能為公司產生的價值大於你的工資,因此聘僱你。特別是大公司職務拆分更加細緻,若把公司比喻為一個巨大的機器,每個人所被分配到的職務內容相當於一顆螺絲,螺絲只有在機器裡才能發揮作用,除非掌握了公司核心業務的能力,否則離開了機器,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在公司裡,我已盡可能的在繁瑣的日常工作中,為自己爭取觀察到核心業務是如何由零到一完成的過程。然而隨著經濟下行,管理顧問行業作為服務於企業的乙方,首當其衝受到波及,越來越多重複性及沒有成長性的工作充斥著每日,作為年輕人,我認為應當在黃金時光積累帶得走的能力和資源,然而在公司苟且,除了微薄增長的薪資和年歲,沒有實質性的進步,讓我心生警惕。
我仔細思索,就算現在拿得高薪,卻也只是短暫的安逸,繼續留下去而沒有主動的改變,永遠無法達到我嚮往的幸福人生。那麼我所希望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呢?
構想的幸福生活
我所設想的幸福人生,是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只做自己認為「會產生正向影響力的」的任務,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
我可以有選擇工作時間的自由。當今天靈感迸發時,便花更多時間投入工作;當狀態不好時,則允許自己休息去享受「浪費時間」的快樂,從日常生活中的發呆,再次獲得工作的靈感。
當家人生病時,我也不用受限於公司所規定的假期數目,不必卑躬屈膝向公司請假,而可以自由調整時間表,快速的回到家人身邊。而當我未來有了家庭,我也可以有主動權選擇特定時間的工作量,不會因為工作繁重而犧牲了陪伴子女成長的寶貴時光。
在生活的地方工作
我可以在任何地點工作。我不想被公司的所在地點局限,然後用每年寥寥無幾的假期才能換來在別的地方旅遊喘息的機會。
學生時期我非常幸運能有多次出國的機會,讓我深入體驗美國、新加坡、中東不同的文化及價值體系,而這樣的體驗,我不想因為工作而戛然而止。相比於蜻蜓點水的打卡式旅遊,我更偏向長期深入一個異文化生活,了解到當地文化和歷史的旅居方式。
因此我需要的工作形式是「無需受限於地理環境」,使我能夠「在生活的地方工作,而不是在工作的地方生活」。我可以選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傳統上,我們進入一家公司一起合作的同事,都是被動配對的,就算價值觀不同,還要一起合作,被迫維持關係,使我非常痛苦。
我所理想的工作模式,是一群性格可以互補、意見可以不同,但是必須因著相同的價值觀和目標而奮鬥的工作夥伴,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發言權,能看到自己的影響力。
如何抵達理想生活
那麼怎樣的工作型態可以幫助我達到時間、地理環境又合作夥伴自由呢?
傳統打卡式的公司型態,肯定滿足不了我的需求,直接排除;疫情之後有部分企業提供員工遠距離辦公的選項(包括我前司),可以實現地理環境的自由,卻仍然無法達到時間和合作夥伴選擇權的自由,期待你在特定時間在線上待命,有如無形的枷鎖,同事層級關係依然存在,因此也不符合。
我逐漸明白到,只要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司,都無法提供給我同時滿足這三者自由需求的工作。適合我的工作形式,是小型的工作團隊,最好是以個人品牌為基礎,因為喜歡我這個人、認同我能為他人提供的價值,來願意為我的服務買單,或者與我進行商務合作。
除了自由,塑造個人品牌不僅滿足我發揮個人影響力的需求,也能為我打造能帶走的個人能力和資源。因此我需要做的,是打造個人品牌,向外發聲,讓別人除了名片上的名字以外,還能了解我的故事,我的所思所想,我的價值觀,來吸引潛在的客戶和合作對象。
心裡有一種「空」
這麼梳理明白之後,我知道有朝一日必須離開現在的環境,展開行動才能朝理想生活更進一步。
很多學生進入社會之後,反而心裡有一種「空」,這種空來源於,沒有人再要求你的生活應該長什麼樣,應該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別人就會來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安排你的生活。
只有不害怕自我對話,在每個經驗裡反覆總結,越來越了解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型態是怎樣,才能有目標性的調整。
沒有白走的路
於是,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快滿二十五歲時,我從新加坡的外資管理顧問公司離職了。
然而,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正是有了在大公司打工的經驗,我才有了對「菁英人生」怯魅的過程,使我正視到公司和打工人的利益關係,更瞭解自己的強項和興趣,開始思考我真正想過的人生的型態是怎樣。
希望這段剖析自我的歷程可以給讀者啟發,當生活遇到瓶頸時,先覆盤這段歷程讓你了解到自己什麼,你所期待的生活方式是怎樣,你可以通過怎樣的改變達到理想的生活方式,共勉之。
AI時代工作改革
二○二二年底ChatGPT的問世震驚全球,人們意識到AI(人工智能)已從遙遠的、科技產業研發內的專有名詞,進入到普通人的生活,成為普羅大眾皆可運用的工具。AI的全面普及化,給每個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相比於過去的數位平台,只是個人能直接向大眾輸出內容的媒介,生成式AI直接賦予每個人更強的工作能力。
原本缺少藝術美感細胞的創作者,現在能透過midjourney(圖像生成式AI)幫助自己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好看的插圖;原本不擅長書寫的創作者,現在能透過notion(文字生成式AI)幫助自己寫一篇像模像樣的文字稿;想為自己的影片配音樂,但不想侵犯他人音樂版權也沒關係,MusicGen(音樂生成式AI)可以幫助到你。
AI讓過去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僅需一個人就能完成。
當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越多,公司裁員節省人事成本也就無可避免,發生在二○二二年和二○二三年的矽谷科技裁員潮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導致社會的情緒愈發恐慌。有工作的人恐慌的是自己的工作有一天被取代,還在讀書的年輕人恐慌的是不知道自己該選什麼科系,才能保證未來的就業還能是鐵飯碗。
而我認為未來沒有任何職業是鐵飯碗,盲目追求穩定性的時代已經過去。AI將會逐一打破所有既定的系統。
為之奮鬥的問題
一直以來支撐人類活下去的動力是「希望」。當社會階級固化,努力也看不到改變自身社會地位的希望,年輕人當然只有「躺平」的想法。然而,我預測AI將再一次提供讓社會階級得以流動的機會。當人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定又會再次動起來,迎來新一波的增長。
雖然眼下好像隨時可能因新的AI工具出現而被裁員,任何工作都沒有穩定性,但是這是從一個「打工者的角度」出發的結論;假如我們用「創業者的眼光」來看,這將是每個人的最低的成本,也可以達到不錯的工作成果水準。
因此最終將回歸到,你想做什麼?你認為做這個事情有什麼意義?然後讓AI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和高品質的完成。只有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才知道怎麼運用工具去達成。
人人都是創業者
工具從來都是為人類服務,生成式AI也是一種工具而已。而人類如何凌駕於AI,不是害怕它,而是知曉如何為己所用,才是這個變動時代致勝秘訣。因此發現問題的的能力。
所以我預測,未來人人都是創業者。未來普遍的工作現象不再是進入公司,由他人(老闆、上司、主管)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解決什麼問題,而是,由我們主動思考,「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有了AI的輔助,自己動手幹變得更加容易,這也給我們主動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機會。
因為我們不再是被人差遣的工具,而是自己去賦予做這項任務的意義的主動方,能夠讓工作變成興趣,更有動力,工作時間、地點與合作夥伴也會更有彈性。(宇欽/輯)
《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作者:劉懿璇 Eve Liu
出版社:劉懿璇
其他書訊:
《小熊維尼的幸福語錄:尋找生活中的美好日常》
作者:凱薩琳.海卡, 艾倫.亞歷山大.米恩
出版社:尖端
小熊維尼和朋友們的友誼對話,用聰明、充滿愛心的態度迎接日常生活。跟著小熊維尼在百畝森林冒險的一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朋友們的善意,以及一滴蜂蜜帶給飢餓小熊的喜悅……。
透過筆觸、色調精美的手繪插圖,可愛、溫馨的故事情節鋪陳,搭配觸動你我真心的暖心語錄,陪伴你我一起反思生活中的大小事。
《超越極限:我的超馬之路》
作者:魏嘉鴻, 陳資穎
出版社:商鼎
從腳踏車開始挑戰運動極限人生,武嶺百登、雙塔24小時、35天環法一圈5252公里,接著踏入跑步的世界,從鎮西堡、冬山河、台北花博48小時到紐約10日賽,跑步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
超馬好手魏嘉鴻在跑道上8年,從國內到國際的比賽,回顧這一路,從腳踏車踏進跑步,內心有許多的感想與心得,從此決定要出版一本書,記錄心路歷程,也分享自訓的規畫、裝備的選擇、如何克服與適應外在環境,以及精準擬定配速並執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