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可能重複同樣問題:「每次吵架都是吵同樣的事情」、「我對自己的未來和工作好迷惘」、「我不想再拼命讓我父母理解我的觀點了」。這些難題多半是過去關係中懸而未決的痛苦和創傷,其中又以原生家庭的傷痛特別多。
關注原生家庭並非要責怪誰或找藉口,而是推動你走向療癒的催化劑。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個教室,在此學會表達自我和與人相處。那些未癒合的苦痛所造成的影響,會跟著我們一起長大,使我們背負著特定行為模式,或陷入和上一輩相同的困境,又傳給了下一代。
我剛開始心理諮商時,堅信自己只需要「改善關係中的溝通方式和解決衝突」。因為我發現,自己與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包括朋友、同事,特別是約會對象,常常莫名奇妙地發生衝突,但不知為何,我以前從來沒想過這些挫敗和困難,可以一路追溯回童年,由單一事件所觸發。我告訴自己:「我撐過來了,我維持了家庭的和睦。」
但在內心深處,我其實清楚得很。潛在的問題(矛盾的真正根源)來自那充滿恐懼的過往,來自我的原生家庭和伴隨而來的安全感創傷。唯有開始透過原生家庭的視角來探索自己時,我才終於開始走出困境。
突然間,這個全新觀點讓我的生存與生活方式都說得通了。我明白原來數十年前的單一經驗,竟然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自己帶來痛苦
過去,我無視那個破壞我安全感的原始創傷,迴避伴隨而生的痛苦,結果就是我凡事都盡量低調,以免額外造成家人或日後每段感情的壓力。問題癥結點:我努力不給他人增添壓力,卻替自己帶來更多痛苦。
長大成人後,我戒慎恐懼地因應衝突,不去正視創傷的源頭,到頭來卻在自己的關係中卻遍體鱗傷;而我的另一個防禦機制,也就是戴上從容又處變不驚的人格面具,也同樣不管用。
我愈想避免痛苦、讓自己覺得「安全」,愈是造成反效果。我隱藏了真實的感受、未能接納自己的需求或表達自己,結果只是在壓抑情緒衝突,問題卻在其他地方浮現。迴避內在的痛苦和創傷,甚至沒有看見內在需要關注的部分,我其實是拒絕自我療癒的機會。
幸好,我在辛苦地探索自己的內在,加上十五年來擔任婚姻暨家族諮商心理師、與數百位客戶共同努力後,明白一切不必如此。即使我們在童年時期受到傷害,也不代表我們註定要重複這些固有模式。
諮商者的分享
如果我們稍微停下腳步、設法了解這些創傷的源頭(即我們的原生故事),花時間做出不同的選擇,就能促成效果強大的療癒。實際上,只要我們願意好好看清楚,這些生命經驗就可以成為療癒的方向。
我至今已進行超過兩萬小時的個案諮商工作,同時經營Instagram社群,每天與七十四萬人對話互動。在本書中,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與個案的故事。個案都是化名、故事細節也經修改,以保護個人身分的隱私。但分享這些生命經驗的用意,是希望引發你的反思、幫助你真正看清自己和他人。
我希望協助你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替創傷命名、了解創傷如何導致不健康的行為,最終學會如何在現今生活中建立健康的關係,並且加以維持。本書會教你如何把眼光放遠,不只看到我們在諮商界所謂的「呈現問題」,即希望諮商可以解決的問題,還會要你去探索和理解個人信仰、行為和慣性的源頭,以及原生家庭如何產生影響。
我們身上既扯後腿又讓人氣餒的慣性,多半源於童年時期受到的創傷。唯有理解自身的「原生創傷」,以及伴隨而來的長期有害慣性,才真正有助於因應現今困擾你的衝突和行為。
原生家庭的影響
一切都要從我們的原生家庭著手。這是我們與他人、自己,以及周遭世界建立關係的基礎。你在童年的關係,無論是否有人陪伴、情感的忽視,或是過度緊蹦,都會影響你看待當今生活一切的方式。你的原生家庭也許向來發揮功能、偶爾發揮功能,或鮮少發揮功能,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完美。
也許你渴望從原生家庭得到的東西,原生家庭沒辦法給予或未能適時給予;也許你需要受到保護,原生家庭卻沒有察覺危險(或視而不見);也許你希望獲准來感受、體驗某些事,原生家庭卻認為這可能侵害其感受與經驗而拒絕。
許多來找我諮商的個人或伴侶所遇到的關係難題,大部分都是過去關係中懸而未決的痛苦和創傷,其中又以原生家庭內的傷痛特別多。因此,我才會把個案諮商稱為「原生療癒工作」。
原生療癒工作
原生療癒工作結合了家庭系統工作和心理動力理論,而基礎正是整合系統療法(Integrative Systemic Therapy),即我在西北大學接受婚姻暨家族諮商培訓時學到的方法。我們尋找當下自身行為、與從小到大家庭系統的連結,同時看到個人在周遭更大系統的脈絡中辛苦因應的議題。
本書Part1會提到,假如不進行原生療癒的工作,痛苦和創傷往往難以解決,即使你想方設法迴避痛苦的過去,像是搬家搬得老遠,或與傷害自己的家族成員斷絕關係,通常也無濟於事。如果你想要療癒創傷,內在就必須真正釋懷,而釋懷就需要理解和覺察你揮之不去的原生創傷。
至今,我還沒有遇過未背負任何原生創傷的人。在本書中,我們會探討五類常見的創傷,你也可能會在自己身上發現不只一類創傷。也許你在成長的過程中,難以感受到自己值得被愛;也許你老是缺乏歸屬感;也許你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所以才不被當一回事。也許你難以信任身邊最親近的人;也許你的身心都缺乏安全感。
替原生創傷命名
替你的原生創傷命名,正是邁向療癒的第一步。在Part2每一章中,我們會探討特定創傷的源頭、你學會哪些有害的方式來應對創傷,以及分享一些療癒的故事。
接著,我會引導你展開自己的「原生療癒練習」(Origin Healing Practice),透過四個步驟,包括命名創傷、見證創傷、感受創傷(沒錯,我們要練習表達感受),再加以轉向,進而推動長期的改變,才不會在成年關係中不斷重複你努力想打破的慣性。
如果你準備好停止重演與生命中重要親友的有害互動,就一定會想去關注這個療癒練習。你不可能對自己的痛苦置之不理。無論你再怎麼討價還價,想要開創一條前進的道路,就不能迴避原生創傷。正如一句諺語所說,唯一的出路就是往前走下去。我在此就是要陪伴你走下去。
一旦你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原生創傷,就會開始看到這些創傷與你在家庭系統中習得的慣性,方方面面都影響你現今關係中的行為。
認識界線的多寡
在Part3,我們會具體探討你過去如何學會溝通和因應衝突,以及你對於「界線」認識的多寡。隨著我們更了解你過去的慣性,我會幫助你調整溝通、爭執與設立界線的方式,實現更健康的人際互動,也更貼近真實的自己。
你發覺自己陷入固定反應或有害的慣性時,就慢慢養成習慣向自己提問,這樣就能以不同方式理解正在發生的事。你不能只曉得為何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選擇相同類型的伴侶,也不能只知道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反應。
原生療癒工作也包括尋找一條前進的道路,讓你可以實踐「已知」,帶著慈悲、理解和同理心,幫助自己和他人重拾遺失的碎片。我們會專注於療癒過去,但也會按部就班來打破、改變害你困在當下的固有模式(programming)和制約(conditioning)。
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提示、練習和引導式的冥想,讓你循序漸進去實踐。你會開始釋放破壞關係和生活的不良慣性和行為。你也會採取明確的步驟,踏上療癒和自我探索的道路。
帶著慈悲和溫暖
在此我要特別澄清一下。這項療癒工作並不是要與父母、照顧者、或擔任親職的成年人一刀兩斷(在本書中,我主要使用父母、照顧者或成年人這些名詞,但請你把這些名詞替換為你成長過程中其他親職角色)。
實際上,我在諮詢個案時,絕對不會妄加指責或歸咎任何人。這項工作需要了解脈絡,也要盡可能帶著慈悲和溫暖。我們要記得,照顧者過去也有著豐富的生命經驗,也是由不完美的家庭系統和原生故事所構成,這些都奠定了他們生命的基礎。
儘管我們探索的重點不是要抨擊他人,但這也不代表我們要替有害的行為找藉口。我們的探索是為了看見且命名個人經驗,而不是加以淡化或否定。我們的家人也許按照自己所知已盡了最大努力,但仍然可能力有未逮。即使為過去的有害經驗找到解釋,你依然需要進行療癒和練習。
引領前路的一盞燈
你的故事絕對不同於我的故事,也絕對不同於你鄰居的故事。也許你面臨的創傷事件數量多過大部分親友,也許你很慶幸自己的故事不算太糟糕。無論你認為自己落在光譜上哪個位置,你的故事都需要自己溫和且有意識的關注。
你的任務是命名、看見、感受,並且認識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再把這份覺察和理解當成引領前路的一盞燈,促進健康且長久的改變。
我認為前進的道路不只有一條,也相信這個地球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少條道路可走。但我很肯定的是,自己開始透過家庭系統的視角探索原生故事時,我的生命和生存方式開始說得通了,而療癒成為我可以接受的出路。(宇欽/輯)
《療癒原生家庭創傷》
作者:維耶納.菲倫
出版社:天下雜誌
其他書訊:
《最美好的投資》
作者:孫太
出版社:幸福文化
在本書中,孫太以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及自身的學習經歷,與讀者分享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時間、財富、個人與家庭達到平衡,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感,活出理想的生活,從此刻起綻放出屬於你獨一無二的生命之花。
願命運能給你一手好牌,更願你有能力打好所有爛牌,贏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沒有富爸爸,多次跌落谷底,依然能敗部復活,孫太想告訴大家,月薪3萬的小資女,透過正確的理財方式及正念思維,一樣有機會透過刻意練習,重新開啟新的人生,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1盆變10盆:扦插種植活用百科》
作者:梁群健
出版社:麥浩斯
「扦插」為植物無性繁殖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可藉由扦插繁殖,只要用來繁殖的植物片段夠充實,在對的時間、合宜的扦插環境下,就可以輕輕鬆鬆繁殖出一株新的生命來。舉凡常見的一二年生草花、藤蔓植物、多年生的觀葉植物、觀花或觀葉的灌木及大型的木本植物,都能進行扦插繁殖。
是什麼神奇的技法,只需藉著一段莖、一節枝、一片葉,就能 copy 母株,發育成新的植株,不可思議地延續著相同的美麗?跟著本書專家的指導,拿起一把剪刀、一個三吋盆,不用額外花錢買植物,學會扦插技巧,就能輕鬆運用現有植栽,施展一盆變十盆的超經濟繁殖術,延續花草觀賞期!同時在過程中看見新生小苗的堅韌力量,這份喜悅和驚喜,也是蒔花養卉的樂趣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