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鳥瞰》台灣應積極發展氣候金融

李沃牆 2024/11/18 10:55 點閱 1426 次
氣候金融指的是為應對氣候變遷而提供的各種資金支持,早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網路截圖)
氣候金融指的是為應對氣候變遷而提供的各種資金支持,早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網路截圖)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9)於亞塞拜然(Republic of Azerbaijan)召開。今年COP以「提升企圖心」和「促進行動」為主軸,而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即是「氣候金融(Climate Finance)」大衛•霍克尼的《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拍賣,使霍克尼成為“最貴的在世藝術家”。

氣候金融指的是為應對氣候變遷而提供的各種資金支持,目的是促進綠色、低碳及具備抗災能力的發展模式,並協助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適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早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

氣候金融定義及範疇

氣候金融涵蓋的範疇廣泛,主要包括,一、鼓勵為減緩氣候變遷而發展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等)、提升能源效率及發展電動交通工具等。二、幫助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增強抗災能力,如資助防洪工程、灌溉系統及改善水資源管理等項目。三、協助高排碳產業向低碳產業轉型,資助其進行技術升級或改良生產流程,以達成減排效果。

綜合而言,發展氣候金融可引導資金投入低碳及環保技術,促進可再生能源和清潔技術的發展,使得經濟發展逐步向綠色轉型。透過增加對適應性基礎設施的投資,如水資源管理和防洪工程,可以有效降低氣候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而隨著綠色產業的興起,氣候金融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推動技術創新,提升經濟活力。

全球氣候金融如火如荼

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後,各國承諾加強對氣候行動的資金支持,因而讓氣候金融發展如火如荼,並已獲得顯著成效。各國政府及金融機構為推動氣候金融,採取了多種措施,例如歐洲發行綠色債券並建立碳市場交易制度。此外,美國、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大國也積極推動氣候金融的相關政策和計畫。

同時,私人部門的參與度逐步增加,許多跨國公司開始設立氣候基金,並主動承諾減碳目標。也有不少投資機構朝向「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將資金轉向綠色及低碳的投資標的,以符合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標準。根據全球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統計,目前全球氣候金融總額已逾5,000億美元,並持續增加中。

台灣氣候金融發展建議

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具關鍵角色,尤其在高科技製造領域,具有較高的碳排放密度。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及國際間對於減碳的要求,應積極發展氣候金融,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減碳壓力和永續發展需求。筆者建議應朝底下幾個方向發展。首先,政府可參考歐美的經驗,建立以減碳為目標的綠色金融體系。包括綠色融資,綠色債券,綠色消費,碳交易市場,以及氣候金融科技等。

其次,鑑於台灣氣候金融市場規模有限,但民間資本具有巨大的潛力。建議政府可透過提供稅務優惠及補助等措施,吸引民間資金投入氣候金融領域。同時,應加強民間對綠色投資的意識。尤其,保險公司將大把資金投資海外,若能引導其資金加入發展台灣綠色金融行列,那應是一舉數得。

借鑒他國的氣候金融

再者,應積極推動企業的永續轉型,鼓勵企業減少碳足跡、透過公司治理,實踐ESG政策,並提升綠色技術的應用,讓產業在減碳的同時保持競爭力。另可通過與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及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借鑒他國的氣候金融經驗,引進國際綠色技術及管理模式,並爭取國際氣候資金的支持。

不可否認,氣候金融係為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手段。台灣已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更應積極發展氣候金融,建立健全的綠色金融體系,推動相關政策支持,鼓勵民間資金投入,並加強企業永續轉型,最終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