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

醒報編輯 2024/11/18 19:56 點閱 521 次

人與人之間,有時便會陷入這樣的「刺蝟困境」。冰冷的訊息,不易掌握對方的情緒;快速的步調,更經常誤判實際相處的距離。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我們都希望溝通更省時省力,卻只是越來越無力。

該怎麼做才能聰明地建立良好關係?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為孤獨、受傷的「刺蝟們」提供了最好的方向。面對自以為是的人,與其反駁,輕描淡寫地回應更能順利結束對話。面對需要交談的場合,若能好好「聽」,溝通就已經成功一半。面對親密關係,使用對話的「正向公式」,就能大大提升關係幸福指數。

有些人只要一張口就是「說到我啊⋯⋯」,若是沒能吹噓自己幾句就會變得急躁。和這些人說話時,他們都會從自吹自擂開始,用自吹自擂收尾,就算是沒有被問到的事情,還是會誇大地說出自己達到的成就或能力,還會說出像是「我和你們不在同一個檔次」、「我可不是該待在這種地方的人物~」這種話。

試圖讓別人認知到自己更高人一等,儘管對方根本就對他不感興趣,沒有感受到他的吸引力,也會認為「特別的我」注意到你了,你就該心存感激。此外,不論對方是否認可,他們都會盡可能讓自己看起來更優越,長此以往,最終將不會再有人願意聽他們說話了。

只顧著炫耀自己

如果你在某一刻發現不想聽你說話的人一個一個增加了,或許你應該回頭檢視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只顧著自我吹噓了。對只顧著炫耀自己的人來說,他們總會忽視別人的感受,只顧著講「我」自己的故事,沉浸於「連我都覺得我做得很好」的想法之中。

這背後隱藏著想獲得對方認可的渴望,他們認為必須要直接表達出自己很厲害,人們才會知道這件事,他們想要藉由講述自己過去做過的事情來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多厲害,也喜歡誇耀自己現在正在做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也就是說,他們希望別人能夠認可他們是「厲害的人」、「特別的人」。

總是自命不凡、喜歡炫耀自己的人,缺乏與其他人產生共鳴的能力,在情感上的親密感也較顯不足,因此,他們可能會成為只考慮到「自己」的自私之人,也可能出於低自尊而裝腔作勢,雖然自己也覺得自己有很多缺點,但仍希望自己能比別人更出色一些。然而,他們這種態度很容易讓人誤會他們對別人漠不關心,周圍的人也會因此而漸漸遠離他們。

優越感的自卑心態

在這些人之中,也有許多人偏好保有可以操控或利用身邊的人的關係,無意維持真誠的人際關係。他們希望能夠從其他人身上獲得關注和尊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會過度誇耀自己,有時還會奪取他人的成就。

如果真的是位才德兼備的人,的確也有可能成為自信滿滿具有主導能力的人,但若觀察那些有問題的人,會發現原因大多是出自於他們希望獲得超出自身能力的評價。

此外,他們也不太能同理別人的心情,還會因為覺得別人位居自己之下而產生優越感,因此這些人會傾向遠離比自己優秀的人,試圖只把比自己差勁的人留在身邊,他們心懷「我比你強」的想法,但這種優越感也相對證明了他們實際上是被自卑感所束縛的。

隱藏自尊與渴望

我們都該知道,自以為是的人之所以會產生愛炫耀的心理,其實都是一種源自於自卑感的行為。但即使身邊有自以為是的人,也沒必要被他們所左右,重點是不要受他們的自卑意識擺布,不論這個人實際上是真的很優秀,或者僅僅只是在裝模作樣,就算他做出了討人厭的行為,也沒有必要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消磨自己的情緒。

如果對正在誇耀自己的人板起嚴肅的臉孔或表露出不悅的神色,會發生什麼事呢?他們可能會感到驚慌,或反倒生起氣來,也有可能會認為對方是因為自己很厲害所以感到嫉妒。

他們一開始可能會感到驚慌或憤怒,但靜下來仔細一想,也許又會產生「該不會是我不夠有吸引力吧?」的想法,越是如此,他們就會更想包裝自己,以更誇大的方式表現自己,如果這樣還是被拒絕的話,就會因為自尊心受損而流露出怒氣。

如果身邊有只要一開口就在裝腔作勢的人,只要認知到他們的背後隱藏著低自尊與渴望被認可的心就好了。那麼,遇到自以為是的人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不要作出反應。

他們比任何人都還希望能獲得別人的共鳴,不要去在意對方說的話究竟是虛張聲勢還是事實,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所背負的自卑感或孤獨感上。

「欸,不是吧,事情明明就不是這樣。」如果你不顧他人眼色打斷對方說出事實,只會讓自己惹人嫌而已,萬一對方是職場主管的話,變成對方的眼中釘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儘管這些人都佯裝自己有很強盛的自尊心,但實際上他們的自尊心都十分低落,再加上他們都很敏感,哪怕只是一丁點的羞愧感,他們都無法忍受,即便周圍的人很快就能察覺到這一點,他們本人也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即使你說出了事實,他們可能也不會承認,反而還會對說出真相的你採取攻擊性的態度。無論是肯定還是反對,積極地作出回應可能只會讓你無緣無故陷入疲憊不堪的境地。

雖然不需要用事實打擊對方,但也不能因此就草率地贊同對方說的話,如果你引起了對方的興趣,或是讓他有了把話接下去的空間,只會讓他不受控地把牛皮越吹越大。

傾聽就成功一半了

有些人會不斷提及相似的事情來吹噓自己,他們陶醉於他們口中誇耀的那個自己,面對這樣的人與其表現出不想聽的樣子,不如輕描淡寫地說:「啊,你之前也說過吧。」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終止對話了。

在愛炫耀的人之中,往往會有一些人喜歡鄙視他人或挑剔別人的缺點,這是因為他們想讓自己看起來比別人更出色。為了顧及對方的顏面,也不要讓自己變成壞人,此時不要選擇帶有攻擊性的應對方式,只要平淡地回應「嗯,好喔。」就好了。

這並不意味著要你無條件稱讚或迎合對方所說的話,只是建議你不要和他們起爭執,只要溫和地應對就好了,畢竟也沒有必要硬是戳破他們想要維護自尊心的不成熟心理,讓雙方因此爭得面紅耳赤。也無需作出誇大的反應,只要用眼神、動作、點個頭等方式略微示意就足夠,這種程度的應對就能讓對方滿足了。

稱讚對方真正優點。

當對方吹噓說:「我以前也滿會跳舞的。」與其讓話題被引導到這個主題上,不如稱讚對方真正具備的優點,如此一來對方的態度也會逐漸轉變的。遇到誇耀自己會跳舞的人,可以說:「說起來,○○○的聲音真的很好聽耶。」或「你好認真喔。」「你真的很確實在做自我管理耶。」

像這樣根據事實稱讚對方真正的優點,他就會因此產生受到別人認可的感覺,也就沒必要再虛構不存在的事情來炫耀,或是把小事情放大,講得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了。

因為親近而受傷時

有人說:「如果想被款待,那就先款待別人。」我們可以把「款待」這個詞換成「尊重」,也就是「如果想要被尊重,就要先尊重別人。」每個人都希望被關心,也希望能被當成珍貴的人來對待,但如果你不關心對方、珍惜對方,又有誰會想要關心你、珍惜你呢?

我們都必須承認,別人也像自己一樣,是某人珍貴的孩子、珍惜的存在。一個不懂得尊重的人,明明自己無心於尊重他人,但卻期望受到尊重,用貶低的話語傷害別人的情感,最後你終將發現,如果你傷害了某人,自己也會收到傷害。

精神科醫師摩根.斯科特.派克(Morgan Scott Peck)博士說,真正的對話是在把自己放在一旁時才能實現的。如果不想受傷的話,就不應該先傷害對方,而這始於尊重對方的心態,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有不能受到尊重的理由,無關乎地位高低,尊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此外,我們說話時應該要時時小心謹慎,對方會根據你談話時所使用的言語來判斷自己是否受到尊重,而尊重對方的心始於謙遜的態度,只有當你放低自己的姿態時,才能夠尊重對方,尊重和謙遜就如同針與線一樣,是必須同時存在、相輔相成的關係。

對話中尊重對方

尊重即是理解並認可對方,在對話時固執己見的行為是一種無視對方的態度,一旦開始無視對方,對方最終也會無視你,這麼一來對話就會中斷,進而引起衝突,使得對方心中充斥著不滿的情緒。

一個心裡充斥著不滿情緒的人,還有可能說出什麼好話嗎?而當對方表達不滿時,聽到這些的人心情自然也不會好。因此,當你尊重對方時,就能平息所有衝突,打開封閉的心房,進行良好的對話。讓我們都帶著尊重對方的心情,並適當地應用在對話中吧。

最重要的是,越是親近的關係,就應該要越有禮貌。然而我們卻常常認為越親近的關係就越不需要禮貌,因而隨意說話或行動。尊重的基本始於「關照對方」,只有單方面的尊重絕對無法維持關係,尊重應該是互相的。

接受原本的對方

在人際關係中,尊重意味著關心對方並認可對方的一切,包含想法、個性、能力等等各個面向。尊重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偉大,尊重不過就是如實認可並接受對方原本的模樣而已。

「我和丈夫無法好好地進行對話,感覺他都在無視我。」

「因為一溝通就會吵架,所以我們都會避免談話。」

這是四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最常面臨的困擾。女性家族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四十歲至五十九歲中年夫婦的對話時間是最少的,據說,每天對話時間不到三十分鐘的占比中,四十歲群體占了34.4%,高於五十歲群體的34.1%,而對話時間顯然不足的事實也意味著夫妻之間無法順暢進行溝通。

夫妻間缺乏對話

我們夫妻也非常缺乏對話時間,我忙著授課、企業和教育廳的特別講座,還有在各種活動中擔任主持的工作,活躍於全國各地的舞台上,因此我常常在深夜才回到家,一回到家就累得倒頭呼呼大睡。

由於丈夫也忙於外面的工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因為缺乏對話而產生衝突。但我們夫妻還是會以智慧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我丈夫會以身作則,幫忙把家務打理得很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表達過不滿。

我認為,儘管對話時間很短,但因為我們是在彼此尊重的狀態下進行溝通,所以對話的品質很高,而這一點有著很大的貢獻。

「老公,你覺得這次的升遷結果會如何?」當我這麼問時,原本把視線固定在電視上的丈夫會把頭轉向我這邊,然後帶著難為情的表情回答:「我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接著說:「機會又不是只有這一次,這次不行的話,下次有好結果就行了,一定會有好消息的。」丈夫聽完後便露出微微一笑。

故事到這還沒結束。在感受到我的關心後,丈夫也許是對電視內容不太感興趣,他開始轉過身來跟我說話。平時沉默寡言、幾乎不怎麼說話的丈夫,竟然也會絮絮叨叨地說起自己這段時間以來對公司的貢獻、自己在工作上的卓越能力。我靜靜地聽著,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真的嗎?」「啊,原來如此。」的回應,然後丈夫就把心裡的話全部都吐露了出來。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丈夫在公司的工作和分擔家事上,似乎並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壓力,因為透過關懷彼此的對話,有很大一部分的壓力已經獲得緩解了。我們夫妻憑藉著「溝通療法」,順利克服了雙薪夫妻這個惡劣條件。

中年夫婦對話不足

根據最近人口保健福祉利協會的調查結果,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的中年夫婦對話不足的首要原因是工作,其後的順序是:看電視、使用電腦和手機;因為養育子女而缺少夫妻的獨處時間;缺乏對話經驗和技巧等。

乍看之下,中年夫婦的對話不足似乎是因為時間不夠而造成的,但從我的觀點來看卻並非如此,因為就我們夫妻的情況來說,儘管我們的交談時間極為不足,但我們還是能進行良好的溝通。

溝通的說話公式

我們夫妻有對話的技巧,也就是溝通的說話公式,重要的並不是時間,而是對話技巧,對於扮演夫妻幸福關係的潤滑劑這件事上,對話技巧的角色至關重要。

許多對話不足的夫妻都忽視了對話技巧的重要性。如果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並具備特定條件,就能迅速解決夫妻對話不足的問題,那麼這種想法不過是種誤解,因為對話絕對不會像泉水一般輕輕鬆鬆就湧溢而出。(宇欽/輯)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
作者:吳秀香
出版社:平安文化

其他書訊:
《在19世紀瘋露營:營火、帳篷、睡袋,戶外裝備的變革史》
作者:馬丁.霍格
出版社:臺灣商務

從19世紀後期休閒露營的早期到今天可用的眾多現代露營選擇,本書透過最重要和最熟悉的組成部分,以圖像探索流行活動的歷史和演變,了解營地作為空間環境的演變,以及露營裝備的關鍵元素。除了談營地、營火、野餐桌、地圖、帳篷、睡袋,更關注經常忽略的供水和垃圾處理系統。

休閒露營大約是從美國內戰後才興起的,但當遊客熱切地享受大自然時,大自然也在被破壞中,我們現在熟悉的露營方式,是經過一世紀的改革而讓人們與大自然融合。作者是建築學家,他以建築角度看露營,這本書就如同建造與拆解一場露營,可為新手或有經驗的露營者帶來不同的視角,也可成為茶餘飯後的趣味談資。

《赤字迷思:貨幣理論和人民而生的經濟》
作者:史蒂芬妮‧凱爾頓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國家赤字繼續擴大,政府會破產嗎?社會福利會因為政府沒錢,在未來一一消失嗎?本書提出對政府赤字的六大迷思,一一擊破,並且告訴你,一個能促進全民充分就業、達到經濟良性循環的政府,該如何「舉債」和「花錢」。

美國現代貨幣理論專家、前民主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顛覆傳統對政府赤字的思維,她告訴我們:國家並不會破產,赤字規模也不是重點,國債可大可小,只要不引起惡性通膨,財政上的赤字反而能讓國家繁榮,政府的責任就是把預算花在正確之處,並促進全體國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