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給台灣的啟示

張瑞雄 2024/09/04 19:33 點閱 1745 次
非洲50國領袖出席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4日於北京揭幕,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全球正密切關注北京的戰略轉變和非洲的因應,(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南非總統拉瑪佛沙。(網路截圖)
非洲50國領袖出席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4日於北京揭幕,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全球正密切關注北京的戰略轉變和非洲的因應,(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南非總統拉瑪佛沙。(網路截圖)

非洲50國領袖出席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4日於北京揭幕,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全球正密切關注北京的戰略轉變和非洲的因應。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能源和其他關鍵領域做了大量投資,但不斷變化的經濟現實和對債務的擔憂正在重塑這種曾經蓬勃發展的夥伴關係。

一帶一路的債務壓力

過去十年來,中國的「一帶一路」一直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石,特別是在非洲。 「一帶一路」促進了整個非洲大陸的公路、鐵路、發電廠和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建設不僅促進了經濟成長,也加深了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繫。這些計畫在非洲各大城舉目可見,也成為這些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建設背後都有沉重的債務,同時曾經強勁的中國貸款已經放緩。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向非洲提供的新貸款承諾大幅下降,中國在外部經濟壓力和內部政策調整的推動下重新調整貸款方式。

發展中國家總共欠中國貸款至少1.1兆美元,隨著這些債務到期,許多非洲國家面臨的挑戰是在高利率、本國貨幣疲軟和經濟成長放緩中找到履行償還債務的能力。

救自己還是救非洲?

中國從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轉變為世界上最大的收債國,故事不再只涉及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涉及管理這些投資的財務。緊急救援貸款已成為中國貸款組合的一個突出特點,幫助陷入困境的國家維持生計並確保北京收回其投資。但中國本身的銀行很多是自身難保,救自己還是救非洲陷入兩難。

為了永續,「小而美」的概念已成為「一帶一路」下一階段的指導原則,重點關注環境永續性和當地社區利益。但中國國內的金融壓力,再加上疫情後經濟表現不佳和房地產危機,讓其未來在非洲投資的規模與範圍仍存在不確定性。

非洲國家面臨的經濟挑戰,加上COVID-19和烏克蘭戰爭等全球逆風,加劇了永續發展策略的迫切性。非洲領導人越來越意識到過度債務帶來的風險,並可能在未來與中國的談判中要求更優惠的條款,重點將從大型基礎設施轉向規模更小、可永續的建設,希望可以在不加劇債務負擔的情況下提供立竿見影的效益。

學其靈活性與適應性

隨著非洲國家國際夥伴關係多元化,中國要調整其策略以保持競爭力。美國及其夥伴正加強抗衡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提供替代融資和發展合作來源,這種地緣政治競爭為非洲國家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非洲國家可以利用其戰略重要性從所有國際夥伴那裡獲得更好的交易。

當台灣尋求加強其國際影響力時,可以從中國在非洲的經驗中學到一些教訓。首先是靈活性和適應性,台灣必須願意調整其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動態,就像中國在「一帶一路」上所做的那樣。

經濟援助應與外交目標緊密結合,透過對台灣友好的國家提供有針對性的援助,並強調透明度和永續性,台灣可以與其合作夥伴建立牢固、持久的關係。最後,台灣應發揮其資通訊科技優勢,推動相關綠色發展計畫,才有希望在非洲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