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報喜,萬象回春。依據台經院最新所公布的製造業景氣燈號,1月數值16.04分,燈號從上月黃藍燈轉為代表景氣回溫的黃紅燈,不論分數或是燈號都創過去30個月以來最好表現。再者,商研院公布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指標,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持續17個月上升,復甦步調頗為穩健。
此外,長期被認為「經濟櫥窗」的股市,最近隨著美國股市大幅飆漲創下歷史新高,推動與之連動密切的台灣股市不斷上揚,上市公司市值首度突破60兆元,是去年台灣GDP的2.47倍。亦即台灣全體民眾努力一年所創造的財富,僅達到千家上市公司股東財富的40.5%,代表去年上市公司市值增加13兆元,相當於全體民眾努力一年創造財富的53.5%。
景氣復甦、春燕來臨
從上述數據中說明,台灣景氣歷經去年低迷之後,在今年中可以復甦,除了主計總處預測經濟成長達到3.43 %之外,包括:中央銀行、中研院、中經院、台經院等經濟預測單位無不認為,隨著廠商庫存調整進入尾聲,全球產品需求開始回溫,將會挹注台灣出口動能,今年經濟將會擺脫衰退朝向成長之路,更加顯示景氣逐漸復甦、春燕已經來臨!
然而,在這些亮麗數據的背後,卻又難掩社會迄今仍籠罩著許多困境,使得多數民眾生活淪為僅能「喝湯」、無法「吃肉」,難以對即將來臨的經濟曙光有所感受,更別奢望產生共鳴。
高物價、房價苦悶
這些讓民眾有所感受的社會困境,首當其衝的是高通膨壓力未能緩和。依據主計總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資料顯示,2023年CPI年增2.50%,僅次於2022年通膨高峰的CPI年增2.95%,是最近15年以來的次高;如果再將2021年CPI年增1.97%納入觀察,意味民眾生活已飽受三年高物價之苦悶。
此外,則為高房價走勢未能抑制。儘管居住正義始終是歷任政府聚焦的政策之一,然而隨著台商資金回流,加上營造成本上揚,使得房價不斷飆升。雖政府透過實施「房地合一」稅制、管制房貸融資信用、興建社會住宅、推出購屋優惠利率、提供租屋補貼手段,但在超額儲蓄、加上資產保值思維下,導致民眾面對高房價興嘆。
低薪資夢魘難紓解
不過,最深刻的無奈莫過低薪資夢魘未能紓解。回顧過去八年期間,雖實質經常性薪資曾經突破多年橫亙在前門檻,但過去三年,隨著通膨持續走高,造成實質經常性薪資從2021年起轉為負成長之後,迄今未能擺脫負成長泥沼。由此顯示,過去幾年透過拉抬基本工資、鼓勵企業加薪等策略,並未實質解決低薪資困境。
在此同時,今年五月賴政府即將上任,期待其團隊能夠以更加謙卑的態度體會民眾所面對的生活苦悶。亦即希望賴政府正視過去四年以來,其實是外在環境的因緣際會讓台灣景氣呈現短暫「似錦」的假象,如果藉此持續忽略上述社會困境,造成民眾陷入滿臉憔悴,未來可能更進一步延伸波及經濟成長動能,此一風險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