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回顧2023:極端氣候的分水嶺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3/12/27 13:48 點閱 2319 次
利比亞東部德納市112年9月18日遭遇洪水,估計有成千上萬人喪命。(Photo by 路透社)
利比亞東部德納市112年9月18日遭遇洪水,估計有成千上萬人喪命。(Photo by 路透社)

對於氣候來說,202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入夏以來的強烈聖嬰現像以及其他自然和人為的暖化因素,導致今年成了創紀錄的高溫年。

升溫已跨越1.5°C的門檻

從今年六月開始直到十一月,每一個月都是歷年當月的高溫榜首,同時還大幅領先排名第二的年份。尤其是九月的均溫,與工業革命的基準值相比,竟然高達1.82°C,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月異常值,打破了之前的0.5°C記錄有3倍之多。

如今2023即將過去,依照觀測的資料,十二月依然是個高溫月;因此,美國研究組織「柏克萊地球」已經率先預告,2023的年均溫將是第一個跨越「巴黎氣候協定」升溫1.5°C門檻的年份,不但跌破眾多氣象專家的眼鏡,也是氣候史上的重大事件!

今年是氣候災難年

今年人類不但經歷了一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也承受了各式各樣自然災害的衝擊。雖然地球的氣溫持續暖化,可是隨著高緯度地區的噴射氣流更加蜿蜒蛇行,冬季的酷寒依然會在各地肆虐。就在十二月下旬,西伯利亞、大陸的東北與華北、日本都經歷低溫暴雪的冰凍災害,反觀北美東部卻度過一個比傳統季節高了20°C的聖誕節期;冬季氣溫的兩極化,正是暖化世界的特點之一。

除了高溫與寒害,今年還有森林大火 (加拿大、夏威夷、南歐)、超強颶風氣旋 (印度洋、東太平洋)、豪雨洪澇 (利比亞、南美)、地震 (土耳其、中國大陸)、火山 (印尼、冰島)等災害,造成了巨大的環境、經濟損失,以及可觀的人員傷亡。

以美國為例,根據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的數據,1980 ~ 2017年間,平均每年遭受超過十億美元的極端天氣災害約有8起,平均間隔時間約為50天。 2018~ 2022年間,升高到每年平均18起,間歇期縮短至20天;今年則遭受了創紀錄的25起,比2020年創下的紀錄還多了3個,間隔期只有14天了,也就是平均每半個月就要遭受一次重大的災害衝擊。

未來災難更兇險

隨著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仍然上揚,地表的均溫又要邁過1.5°C門檻,各種性質的極端事件,也就是颶風、強烈風暴、暴雨洪澇、野火、酷熱和乾旱,甚至地震與火山的災害,都會變得越來越頻繁、嚴重和危險,這是往後必定要面對的嚴峻挑戰。

就算是國力富強、防救災資源豐沛的美國,面對發生頻率快速增高的極端天氣災害,月月都要努力防災,年年都要蒙受上千億元的損失,也是極為沉重的重擔,更何況是發展中的國家呢!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扭轉人類碳排放進程的努力就變得更加迫切。只有致力於快速、持續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可以讓年輕世代走上一條更加安全的未來之路,減少暖化升高所帶來的極端天氣災害事件。

更重要的是,每個政府都必須上緊發條,不斷強化防災措施,完善應急方案,深入清除風險隱患,全力做好突發災險的應對處置,才能確保我們的身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