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 慎防極端氣候威脅大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2/12/14 11:15 點閱 3341 次

近年來不斷肆虐各地的世紀洪澇、極端乾旱,讓各國吃足了苦頭。然而,我們對全球淡水資源的分佈、儲量和品質等的基礎數據的認識還是非常不足。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在11月29日發布了首份《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目的就是在水資源需求不斷增長、供應卻有限的時代,彙整衛星及現地觀測的水文資料,評估氣候、環境和社會變化對世界水資源的影響,以支援全球淡水資源的監測和管理,因此這份報告將會年年更新。

河域流量偏低

本次報告首先整理了當前主要流域的現況,發現全球河川的流量都深受氣候暖化的影響,加上反聖嬰現象的攪局,平均值變得極端,2021年低於平均值的河川數是高於平均值的兩倍,對經濟、生態系統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連鎖性的負面影響。

流量異常低的流域分布在北美(科羅拉多河、密蘇裡河及密西西比河)、南美(拉普拉塔河、亞馬遜河南部)、非洲(尼日爾河、沃爾特河、尼羅河和剛果河)、俄羅斯、中亞等地區。

河川流量豐沛的河川數量較少,只有南美(亞馬遜河北部)、非洲南部(贊比西河和奧蘭治河)、中國大陸(黑龍江)和印度北部等地區明顯高於常年的均值。

陸地淡水儲量日減

衛星長期的觀測顯示,全球陸地淡水總儲量(地表水和地下水),清楚的呈現整體下降趨勢,主要的因素是中低緯度地下水的長期超限汲用所導致。

淡水儲量列為紅色危險燈號的地區有美國西部、南美洲中部及南部、北非與馬達加斯加、中亞和中東、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區。

相比之下,淡水儲量高於常年的地區為北美五大湖地區、南美洲北部、非洲中部、中國大陸東北部、澳洲東南部等區域。此外,暖化帶來的冰雪加速融化也對北美阿拉斯加、南美巴塔哥尼亞、和亞洲喜馬拉雅等一些地區的淡水儲量產生了短期的正面影響。

冰凍圈消融加速

該報告特別警告,冰凍圈(積雪、冰川、冰原以及多年凍土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水庫,也為19億人提供重要水源,但氣候暖化使冰凍圈消融的速度越來越快,不但會引發冰川湖潰決的災害,還將會衝擊到糧食安全、人類健康、生態系統的完整和維護,並會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水文極端災害的衝擊

聯合國指出,過去十年來,全球74%自然災害都與水文的極端性有關,目前全球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必須面臨供水不足的壓力,預計到2050年將增至50億人以上,缺水的時間也會拉長。臺灣在這次報告的評估裡,也標示在低於均值的警戒範圍內,顯示未來水資源的挑戰只有日益增高。

今年入夏以來,臺灣南乾北濕的降雨不均性十分突出,又面臨持續的反聖嬰現象,明年的春雨及梅雨可能再度偏低,政府要持續加強乾旱和洪澇的預警與因應,以降低水文極端災害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