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恩跟你談減重》肥胖變憂鬱 恐成「大塊呆」

劉伯恩 / 資深減重醫師 2023/11/19 12:45 點閱 1872 次
示意圖。出現肥胖的民眾更容易有憂鬱、暴食的傾向。(Photo by J J on Flicikr under C.C. License)
示意圖。出現肥胖的民眾更容易有憂鬱、暴食的傾向。(Photo by J J on Flicikr under C.C. License)

人家常說「大塊呆」,但肥胖可能真的會叫人變呆!過去有學生因為胖了20公斤,就心情煩躁,晚上睡不著覺大吼大叫,出現了「肥胖憂鬱症候群」,更因此不願意參加社團活動、不想上課等狀況,影響到學習的成果。

大塊呆其來有自

這也意味著「大塊呆」其來有據,因為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很容易出現肥胖焦慮症候群,尤其是還在讀書的青少年。然而,在檢查許多肥胖的學生後,發現它們身體的微量元素常會有異常。而這些微量元素也會影響到思考、情緒等,最後導致這些學生的演算能力與成績都比較差。

加上青少年讀書時期,受到同儕影響,更容易因為肥胖出現焦慮症候群,甚至還受到霸凌,也會影響到學習成果。然後,很多家長不知道肥胖與情緒之間的關聯,只是覺得孩子脾氣變差、回家就躲在房間。

許多學生因為肥胖,默默承受著家庭與學校的壓力,成為情緒的未爆彈。但我們有時候臨床看到,這些學生若成功改善體重,在外觀上有所變化時,6、7成的情緒都會得到好轉,所以有時候治療肥胖,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肥胖憂鬱互為因果

肥胖與憂鬱其實是互為因果,肥胖民眾因為血清素下降、在意外界眼光的狀況,更容易出現憂鬱;但反過來,憂鬱的民眾常常出現暴食、不想出去運動等狀況,兩者互為表裡,就容易變成惡性循環。

所以民眾減重還需要先排除心理障礙,才能成功減肥。像是我有個患者是100多公斤的和尚,但因為體型龐大的關係,信眾都會懷疑他偷出去吃肉,多年都有失眠的狀況。檢視他的飲食習慣之後,才發現是該病患從小飲食就太偏重澱粉。

當時病患知道不是自己愛吃,而是飲食習慣的問題後,他的自責感就消失殆盡,回家後就睡上了一次好覺。

與心理醫生共治

所以治療病患的第一步就是讓他放下心防,再來當然就是要檢討生活與心態,像是近期生活有沒有發生什麼改變,是否有其他什麼因素造成肥胖。後續就會檢視生理因素,例如基因遺傳、自律身經等因素,並進行更詳細的臨床診斷。

有時候在肥胖治療,我們也需要心理治療,協助病患找出心理的壓力問題,最後如果發現焦慮症、精神障礙等狀況,也可以跨領域與精神科醫師一同共診,共同解決問題。

之後針對民眾肥胖不同的原因,例如大部分跟暴食有關、有些則是跟腸胃道機能吸收過剩有關,發現病灶才能真正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