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亙古天問:巴爾托克無伴奏小提琴

蕭旭岑 2023/10/16 11:32 點閱 2933 次
女小提琴家穆洛娃早年錄音,銳意勃發,又纖細如髮,值得作為巴爾托克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最佳入門。(作者提供)
女小提琴家穆洛娃早年錄音,銳意勃發,又纖細如髮,值得作為巴爾托克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最佳入門。(作者提供)

最近中生代小提琴家艾倫‧普利欽(Aylen Pritchin)來台演奏,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他的安可曲,他演奏了偉大的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最晚年作品,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17)最後一個樂章。

直追巴哈的不朽樂音

短短幾分鐘,讓我重啟對此曲的熱愛與感受。過去我談論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時,曾說巴爾托克也有留下類似作品,但藝術成就遠難企及。但那個晚上之後,我修正我的看法:巴爾托克在生命終點前,寫下了直追巴哈的不朽樂音。

我曾說,巴哈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是留給人世間最神奇的禮物,所有的疑惑,都可以得到解答。然而如果說巴哈留下給人類無窮無盡的解答,巴爾托克則是重新提出亙古的天問,促人類更深思考自身的處境。

這首不朽樂曲的誕生,要感謝上世紀偉大小提琴家曼紐因(Yehudi Menuhin)。以「音樂神童」之姿出身的曼紐因,在一次登台演奏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時,讓坐在觀眾席的巴爾托克大為震驚,讚嘆「這樣的演奏太完美了!」因而心生「有為者亦若是」之願。

幫作曲家一把

耳聞於此,曼紐因於1943年拜訪巴爾托克,除了請益如何演奏他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也利用這個機會,委託大師創作一首無伴奏小提琴曲目。其實當時音樂界都知道巴爾托克經濟陷入困境,也正在接受白血病治療,曼紐因和多數音樂同行一樣,名為委託,事實上是希望幫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一把。

沒想到身體孱弱的巴爾托克,居然在隔年四月就完成這首巨作,題獻給曼紐因,並於11月26日在紐約首演,再隔年(1945)巴爾托克就因白血病在紐約去世。據說,曼紐因在收到樂譜後,驚嘆:「我只知道他經濟拮据,沒想到他會為我寫一曲曠世名作!」好心有好報,曼紐因也成為此曲最重要的推廣人。

特別的是,過去曾譜寫無伴奏小提琴作品的巴哈、帕格尼尼、易沙意等,都深諳小提琴技法,知道怎麼「引領」小提琴家在樂器上深入探索。但巴爾托克對小提琴演奏並無實務經驗,某個角度來看,他作曲時往往跳脫了和聲與音線的框架,甚至顛覆小提琴的技巧,創造出嶄新的音樂美感與音響效果。

幾乎要站起來聆聽

全曲一開頭,巴爾托克就在兩處致敬了巴哈,畢竟創作源起是受曼紐因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啟發。他刻意採用巴哈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同一個和弦,以及第二號小提琴組曲最後一個樂章〈夏康舞曲〉(Ciaccona)的節奏,並明白在樂譜的指示即是「夏康舞曲的速度」。

雖然致敬了巴哈很多素材,但聽起來與巴哈的音樂卻是南轅北轍,粗獷新鮮,充滿了民歌風味,卻又如此原創生猛。第二樂章賦格每個聲部都如此不和諧,又如此強大,和聲運用非常大膽,不和諧的聲部彷彿激辯似地對話,強烈的張力讓聽者幾乎要站起身來聆聽!

這是我聆賞音樂聽過最生猛有力的賦格,幾乎可與貝多芬寫〈漢馬克拉雅〉鋼琴奏鳴曲終樂章的成就並列。巴爾托克致敬巴哈,但音樂也照亮了亙古的黑夜。

也由於演奏技巧過於艱深,導致此曲問世近八十年,錄音並沒有很多。我推薦的首選當然是曼紐因,他留下兩個版本都是此曲的必聽盤。但初識此曲,我反而推薦女小提琴家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早年的錄音,銳意勃發,又纖細如髮,值得作為此曲最佳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