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勇者:亞斯精神科醫師所寫的「亞斯全解析」》

醒報編輯 2023/09/25 18:23 點閱 2813 次

有亞斯特質的馬大元醫師從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專業出發,結合臨床案例及個人經驗,兼具生理與心理,完成「成人亞斯」領域少見的全面性剖析。

本書深入淺出地帶我們理解,那些遭誤解或排拒的特質並非全然負向。亞斯就像純粹的原石,等待打磨與雕琢──透過理解、接納與方法的實踐,每一位亞斯都有機會獨樹一幟地閃閃發光。

常被認為冷漠、缺乏同理心的亞斯,其實是選擇性地同理,表達同理的方式也與眾不同。學習正確回應的「三步驟、五大招」,以「正念」實現深度同理,亞斯也可以溫馨而體貼!

首先恭喜你,因為你知道亞斯這件事、對於亞斯有所了解,且更為寶貴的是你可以「察覺」自己卡住了!

你懷疑自己有亞斯

要知道,有更多的亞斯人,根本不知道亞斯這回事,更無從察覺自己早已和世界格格不入;或是雖然隱約知道事態不太對勁,但是卻沒有勇氣去面對。家中那位固執的長輩、公司自以為是的主管、淪為鄰里頭痛人物的古怪鄰居、成為同學噩夢的嚴厲老師等,無一不是如此。

察覺,是亞斯反敗為勝的關鍵第一步。放大你的覺察力,問題已經解決一半。至於其他關鍵步驟,我們後面會一一學到。

改變命運,提升人生

對你來說,人生之旅走到目前為止,問題還不大。甚至你運用亞斯特有的聰明頭腦與堅忍特質,打拚出不錯的成績。但,總有那麼一些不完美,讓你快樂不起來。例如面對心目中的女神,永遠只能單相思;你的努力老是不被老闆看見;明明認真持家,老婆卻嫌你不貼心,孩子也把你當陌生人……

你覺得很納悶,為何生命中總有那麼幾塊區域,就如同迷霧森林,是自己老是弄不清楚,更無從駕馭的。就像是打電動,總是在那麼幾個地方卡關,讓人十分挫折。請放心,這本書將是你在迷霧森林中的清楚地圖,也將扮演成功破關的詳盡攻略。

幫助身邊的亞斯

或許你已經在網路上搜尋過,並且看過這個名詞:卡珊德拉症候群(Cassandra Syndrome)。它描述了身為亞斯的伴侶或家人,一種不為人知的苦。功能不錯的亞斯伴侶,在外可以呈現認真、踏實、彬彬有禮的形象;回到家中,卻變得霸道、不近人情,令家人承受長年的身心壓力。

動機更強的,是亞斯孩子的照顧者。隨著進入青春期,亞斯的情緒波動、衝動、固執與儀式化行為都有可能與日俱增,再加上人際、課業等多方壓力,隨時都有機會引爆,並將負能量一股腦地導向家人。為了一些小事要父母下跪道歉、規定父母只能照一定的模式做事情,房間臭烘烘堆滿垃圾也不清理,網路成癮、拒學、繭居,橫行霸道吃定父母……這些問題,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兒童時期的亞斯

你常接觸到的亞斯相關協助,除了針對各類症狀的醫療外,心理資源大多集中在兒童時期。早期療育、特教、感覺統合、ABA(應用行為分析)、TEACCH(結構化教學法)、RDI(人際發展介入)、地板時間等,令人眼花撩亂,不過至少資源豐富。

但進入青春期後,部分亞斯由於基本的生活能力沒問題,甚至在某些領域表現優異,個性又特別獨立,常讓他人、甚至亞斯本人誤解不再需要額外協助。但也常常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亞斯的人生旅程開始分歧。找到「社會化」鎖鑰的小伙伴,適應力得到質與量的提升,成為聰明又懂事的「隔壁家孩子」;仍未「開竅」的小伙伴,猶如活在五里霧中,與人格格不入、做事樣樣不靈、處處受挫、情緒崩潰,卻又只知悶頭硬闖……

成為「王牌亞斯」

身為「資深」亞斯特質者,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十分慶幸多數人生際遇與抉擇都屬適宜,讓我得以減輕亞斯罩門的負擔,同時充分開發潛藏的亞斯優勢,一減一加之下,走出獨特、豐富而又精采的人生。除了早年學業、事業與感情上的順遂,中年之後,身心狀態也漸入佳境,煩惱減少、豁達與喜悅提升……

凡此種種,讓我十分感激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所以想野人獻曝,分享自己的體悟以及臨床經驗,藉此幫助仍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亞斯伙伴。期待從覺察、突破到實踐,大家都能夠反敗為勝,絕地重生,跳脫麻煩製造者的身分,成為人生真正的贏家!

我把完成這樣生命之旅的亞斯朋友,稱為Asperger Completed Evolution,縮寫為ACE,也就是「王牌」的意思。預祝經由這樣一場精采、有趣的進化之旅,大家都可以成為各自版本的「王牌亞斯」!

亞斯缺乏同理心嗎?

學生時期,有一位亞斯特質頗為顯著的同學,他的脾氣十分暴躁,一點小事,例如有人不認同他的觀點,或是考試選擇題猜錯了,他就會火冒三丈、捶胸頓足、臉紅脖子粗。

我們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脾氣這麼大?」他居然說:「現在已經改善許多了,我小時候脾氣更火爆!記得有一次,媽媽因為一些事一直唸我,我一氣之下衝出家門,正好看到空地上躺了一隻小狗,我就拔起一根竹籬笆,朝著小狗狠狠刺下去……」

多麼驚悚的畫面!這是屬於我童年陰影(應該說是青少年陰影)的一個深刻記憶。缺乏同理心,有可能是亞斯人最常被NT所詬病的核心問題。

許多人對於自閉與亞斯的刻板印象,就是缺乏同理心,無法感知其他人的想法、情緒與感受。但翻看世衛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及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均沒有特別強調「缺乏同理心」這一項。但過去到現在的專家、學者,在描述亞斯的特徵時,幾乎都會提到缺乏同理心,所以這到底該怎麼解釋呢?

談三個例子

我的四個孩子中,有兩個有亞斯特質,在這邊用與其中某個兒子(因不知其長大後會不會在意)的相處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孩子的例子:有天傍晚,兒子想到明天要開學了,開始檢查要用到的文具……結果發現少了兩樣,於是拜託我們開車載他去市區的文具行購買。媽媽聽了大發雷霆,因為她前一晚就詢問過孩子們,快開學了,請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缺什麼,所以我們上午已經去過文具行採購一次了。結果他沒有好好檢查,現在又要大人辛苦跑一趟。

我太太是很有原則的,所以堅決不願再出門,兒子開始大哭,央求我們載他去買。我比較心軟,於是就帶他去了。

買完後,兒子放下心來,一回到家,他突然抱著我的腰,發自內心地說:「爸爸謝謝你,我愛你!」讓我十分感動。

回到家,孩子們都忙完了,就打開電視開始觀賞最喜歡的漫威系列電影。我一邊看,自己愛評論的壞習慣又自動跑出來,開始批評劇情不合理的地方:「這怎麼可能沒事?重力加速度早就把內臟壓扁了……」「都什麼時代了,還用刀劍砍來砍去?衝鋒槍拿出來掃射不是更快?」

沒說幾句,兒子突然坐不住了,暴怒說:「爸爸你閉嘴啦!不想看,你就上樓!」是不是讓人很無言?半小時前還對我感激萬分,瞬間又可以暴怒翻臉。你說,他是有同理心,還是沒有同理心?

(二)孩子的例子
有一天,兒子突然跟我說:「爸爸,你幫我看這本書,然後和我說重點。」
我覺得很納悶,因為他是個盡責到近乎好強的孩子,從來不會要我幫忙看功課,更不可能要求我幫他完成些什麼……所以必定事有蹊蹺。

我翻開書看了幾頁,再回想剛剛他的反應,心中有了答案。閱讀這本故事書再寫下心得,這是老師出的作業。當時他翻看沒幾頁,就闔上書本、摀起耳朵走向我,要我代替他閱讀。

原來,這本書描述的是動物的故事,一開篇就述說一隻大狗被橫衝直闖的汽車撞到了,傷得十分嚴重,下半身癱瘓,一只眼球也破裂了……兒子從小就對於動物,尤其是貓狗有高度的同理,甚至同理心強大到無法看到貓狗受苦。所以這些內容刺痛了他的心,讓他無法閱讀下去。特別的是,摀起耳朵或是遮住眼睛,是亞斯面對強烈、無法承受的感官刺激常出現的標誌性動作。

天寶.葛蘭汀的例子

天寶在書中承認,她自小就不懂其他人說的「溫柔、體貼」是什麼意思。直到有一次,大人指導她嘗試撫摸一隻貓咪;她逐漸放輕動作(亞斯通常粗手粗腳),漸漸得到小貓的認可與順從,再加上貓咪皮毛的柔軟觸感,讓她終於可以體會「溫柔、體貼」的意涵。

亞斯選擇性同理

例如我們家,得到孩子最多同理的是朝夕相處的媽媽;或是相對於人,他們可能比較同理動物。更奇特的是,有的亞斯人傾向於同理「東西」,例如我的這個兒子,他看到東西被弄壞時,不論是不是自己的,常常都會放聲大哭。

也許這一刻心情好、能量高、感官得以開放,感覺就特別容易進來,也就能體會、甚至心疼你的辛勞。但下一刻因為一些事情引發情緒、感官關閉了,曇花一現的同理心也就消散了。

還有就是處在熱戀期時,亞斯人的同理心會比較升高,因而展現出高度的體貼;但一旦確定關係後,這種柔情有可能就會大幅消減。再加上亞斯通常傾向於就事論事、換句話說就是「活在當下」,所以對人比較不太有「恆定」的感受,想到什麼就會有話直說,給人「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印象。

許多亞斯朋友在察覺家人的不舒服時,因為無法承受迎面而來的強烈感受,也不知該如何回應,所以會無意識地把頭轉向一邊。這樣一來,就讓人有缺乏同理心的感覺。又比如有些亞斯朋友在看到、聽到天災人禍的新聞時,會選擇默默地離開房間,也是同樣的原因。因為缺乏能力去解讀、說明及消化自己內在的不適感受,所以只能選擇迴避,容易讓人產生「鐵石心腸」的誤解。

甚至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因為太深情,所以不得不無情」。孩子太在意父母,無法忍受父母有時會不愛自己,或是無法面對父母會老去、會離世的殘酷事實,即使稍微觸碰到這些議題,都會痛苦不堪……所以潛意識出於自我保護,一步步為心靈打造出一個厚厚的殼。雖然能隔離柔嫩、敏感的心,但也讓自己成為一個情感麻木的人。

同理心少被開發

如同天寶的例子,也許亞斯同理的能力並不是永遠無法健全,只是缺乏一些契機或媒介。天寶藉由與貓咪互動,建立同理心,同樣地,我的同理也不是渾然天成,而是藉由某種管道逐步建立的。

這個管道,就是「小說與電影」。例如你想體驗「解鎖同理心」的感受是如何,你可以欣賞帥氣演員克里斯汀.貝爾的《重裝任務》。我認為這部電影非常適合亞斯人觀看,可以視為亞斯人驚心動魄的啟蒙之旅。重點這還是一部打鬥精采、節奏明快的爽片,十分推薦給大家。

藉由閱讀小說,我可以更進一步一窺人物喜怒哀樂背後的心路歷程。比起影視作品,小說通常有更多人物內心的描述,往往會讓我有這樣的興嘆:「噢……原來這一類性格的人,在這個情境下會有這種感受、會這樣想事情。太重要了!趕緊記起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考完專科醫師後的空檔,我一口氣看完了全套的金庸小說;感覺起來那幾個月對於人性的理解,比過去四年的專科醫師訓練還要深刻。

所以說,亞斯是否有同理心,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也不會是一個永遠無法改變的罩門。但話說回來,欠缺或是不均衡的同理心,確實可說是亞斯人典型的罩門,也常是身邊人最為在意的一點,更常是亞斯人被誤解、被排擠、引發身心痛苦的根源。所以針對「同理」這件事,值得我們花費更多的篇幅深入探討。相信馬醫師,用對方法,你可以建構比NT更敏銳、更深入、更有質感的同理能力。

亞斯伯格症這個名稱,是1944年,由一位奧地利醫師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所提出的。有亞斯伯格症特質的人,可能會有缺乏同理心、動作笨拙、社交障礙、重複性言詞等可以歸納在自閉症(Autism)的症狀。而亞斯伯格症跟自閉症最大的差別在於,有亞斯伯格症特質的人,在早期語言發展時期,並沒有明顯的遲緩現象,且大部分還是渴望與他人互動,只是在社交技巧上較為笨拙和呆板。

主要臨床的症狀如下:

缺少同理心
天真、不恰當的行為、單向的反應
欠缺交友能力
重複、學究式的言詞
與語言能力無關的溝通障礙
對特定事務有強烈的興趣
感覺統合不協調、行動笨拙、姿勢怪異

亞斯伯格症英文Asperger Syndrome,簡稱為AS,是1種泛自閉症障礙,在過去因為亞斯伯格症成因以及診斷的標準一直存在許多爭議,在2012年時,美國精神醫學會已決議將亞斯伯格症納入自閉症光譜,並取消亞斯伯格症這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