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中惡鬥尚能交流溝通 台灣不能?

醒報編輯部 2023/07/06 14:57 點閱 2717 次

美中關係錯綜複雜,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中,看似關係緩和,卻又將祭出更嚴厲的晶片制裁,北京宣布自8月1日起,對鎵和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雙方掐脖子戰爭未曾稍歇。位處地緣政治風險最高的台灣,應準此思考與強鄰相處之道,以謀求人民最大利益。

美中鬥而不破

繼國務卿布林肯6月中旬結束訪中之旅後,一如預期,財長葉倫本(6)日踏上中國大陸,作為期3天的訪問,由於中國大陸早已拒絕與美討論最敏感及危險的軍事議題,葉倫此行只能聚焦在經濟議題上,再順便提醒中方,任何提供俄國致命武器的舉動,將引發對中國更嚴厲的實體制裁。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將採取行動,在未事先取得許可的情況下,停止向中國與其友好的國家,輸出輝達(NVIDIA)等晶片製造商生產的先進晶片,以進一步限制中國大陸發展AI先進科技的可能性。在此之前,輝達為中國大陸市場設計了一款AI晶片,稱為A800,以取代廣泛用於數據中心AI運算的AI100晶片款式。

美國加強晶片制裁

美國官員認為,AI的技術可以用於武器發展,製造化學武器、無人飛機,或編寫惡意電腦程式。美國已說服擁有全球最高端晶片製造設備生產商的荷蘭與日本,配合美國政策,禁止輸出高端晶片生產設備及材料給中國大陸,並將制定後續規定,以限制中國大陸發展AI科技。

倫敦時報最新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晶片戰爭,是要把中國大陸打回「石器時代」。回憶1986年美日半導體協議,美國徹底整垮日本半導體產業,為台灣帶來絕佳商機,建立現在護國神山群,以台積電為首,創造現在每年外銷產值達GDP總值7成的亮眼成績。

中國稀土反制

中國大陸回擊美國進一步晶片管制措施,動作迅速,立即宣布自8月1日起,對鎵和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業界擔心,如果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中國大陸後續可能會祭出更嚴厲的「稀土」限制,將影響半導體晶片及電動車、高階軍事武器的生產,後續情勢發展,長期當然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生產,不容漠視。

近年來台海緊張持續,兩岸政府斷絕溝通,中國大陸海、空軍頻頻出擊,威脅台灣安全。拜登政府官員一再鼓勵台灣與中國大陸恢復協商談判,無奈雙方還是無法開啟溝通大門,台灣不僅無法降低對岸軍事威脅,如今還擔心是否引爆雙方貿易戰,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兩岸應開啓溝通大門

2024年總統大選將屆,各總統候選人都將兩岸關係列為重要議題,卻又擔心被扣紅帽子,不敢提出具體政策,與對岸交流溝通,淪於空泛的口號,無助於解決頻頻升高的軍事威脅,以及不斷增加的軍購及人力動員。台灣在中美對抗的國際環境中,如何打開雙方溝通交流大門,增加瞭解,降低敵意,應是當務之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葉倫,相繼訪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拜訪習近平,且正積極安排拜習會,美中即使對抗若此,高層官員及民間,尚能保持溝通交流,為何台灣不能?凡此皆值得當局思考,如何仿效美國靈活的外交手腕,才能為台灣謀求最大利益,保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