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英九回鄉 遙見台灣外省族群的孤獨

醒報編輯部 2023/04/06 10:17 點閱 2906 次

前總統馬英九的中國行,受到熱烈的歡迎,也引來的爭議不少。當然是因為他的言行觸及到許多敏感的兩岸認同與定位問題,基本上綜觀各方說法認為,公職之下不能有私情,這是公務人員的義務跟責任。

但馬英九卸任公職之後,難道就不能有自己的鄉愁、跟自己對兩岸政治的理解嗎?甚至在一個民主社會中,馬英九也不能有一般台灣公民所擁有的言論自由嗎?

時至今日,再回想蔡英文總統所說的那句:「我當總統一天,沒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實在令人感嘆,難道蔡總統的大聲疾呼,還是無法傳達給台灣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嗎?

馬代表在台外省族

台灣現在的政治對立,離不開過去累積的族群構成跟歷史因素。馬英九身為俗稱的外省第二代,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大都背負著第一代外省族群的濃濃鄉愁,對家鄉有著無限的想望與追念,但他們的下一代卻往往因為已經快速融入了台灣本土,而對這些留在大陸的一切,越來越無感。

他們是在心態上孤獨的一群,也是在台灣族群定位中獨居的一群,因為不會再有這樣的歷史機遇,出現這樣特殊的一群外省民眾。所以我們會看到馬英九還可以說流利的湖南長沙方言,並且在對祖父的墳墓掃墓時淚灑現場,這種種的一切在外省族群的第三代是不會看見的,不要說家鄉話了,就連家鄉恐怕都只是沒有意義的黑體大字。

反思抗戰歷史

在馬英九熟悉的敘事當中,對日抗戰扮演了極重的角色。要不是對日抗戰,他的父親馬鶴凌不會響應參軍,也不會一路流離從湖南到香港,再到台灣定居。對日抗戰的戰爭本質,讓牽涉其中的人民深受其害,這些日本造成的傷痛,對於當事者跟其後代都還留有隱隱然的疼痛跟撕裂。

戰爭屠殺本身就是要被深刻反省的,這無關陣營、顏色、派系或政黨,就像是二二八屠殺對於受難者跟後代造成的劇痛是一樣的,我們也要深深地同理跟還原當時造成的傷害。

台灣現況的確是友日的,但是不是因此就能對二戰的日本有不同的評價,身為民主自由的台灣子民,要常常省思,是不是打著友愛的旗號,傷害著不同陣營的對手。更要避免以今非古,把今天的價值觀跟預設套用到了幾十年前的過去。

尊重並同理外省族群

馬英九回鄉探親祭祖,也在不同場合發表自己對兩岸政治的理解。必須承認,他講出了很多現在台灣主流不同的意見,也讓不少心有戚戚焉的人感到振奮。這或許讓台灣習慣的主旋律出現雜音,但卻適時點出了不少主流中亟欲逃避的盲點。

馬英九已經卸任,他不能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甚至不能代表曾經當過黨主席的國民黨。對於他的理解,我們應該尊重,對於他的鄉愁,我們應該同理。

誰沒有幾個外省的朋友甚至家人呢?想想你今天看著馬英九回鄉,邊看邊講出來的刻薄批評,到底有幾句話,能對你所愛的家人朋友說呢?

將心比心,先求做人,再問政治上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