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放大解讀對手錯誤 無助政治和解

醒報編輯部 2024/12/08 15:14 點閱 2425 次

過猶不及,猶恐失之。前幾天韓國的戒嚴事件,短短六小時就喊停,但是在台灣人眼中,只要牽涉到政治,似乎就會有無限的放大空間,反而讓事件的核心變得越來越模糊。

對南韓戒嚴表示理解

就在韓國總統尹錫悅喊出戒嚴當晚,民進黨發出了一則貼文,內文隱約對韓國戒嚴表達理解。在台灣,戒嚴不過是五十年前的歷史,當然馬上引來鋪天蓋地的批評,民進黨也隨即撤下貼文,並且由賴清德總統等黨政高層,表示絕對不可能走戒嚴的回頭路,當中的懊悔,表露無疑。

其實這一則政黨的貼文,既不代表政府立場,也不能作為對戒嚴的背書,究其根本,就是一則思慮不周的政黨貼文罷了,沒想到成了滔天大罪,使民進黨變成民主的叛徒。

貼文無限放大

從3日到現在,差不多一個禮拜,韓國上下都在追究尹錫悅的罪行,韓國軍方一再出面表示謝罪,軍隊指揮官直接表示未來既使接獲戒嚴令也不會執行,韓國媒體則大篇幅的檢討政府體制跟政黨運作,但是台灣好像一直停格在3日,一再追打民進黨貼文,彷彿時光凍結。

台灣的政黨政治必須走出打落水狗的格局,韓國的戒嚴事件有很深刻的意義,凸顯民主的弱點,也看出了人性的軟弱。台灣這幾年的政治氛圍是否更加民主?又或者軍隊是否足夠中立化?另外國會對於政府的監督是否到位?這些都是從這次韓國戒嚴應該進一步思考的部分。可惜台灣大多數的媒體或是政治人物,還是停留在口水批判上面,缺乏對體制的深入探討。

政治不該黨同伐異

另一起事件也有類似的情況,對於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中國大學生,執政者對學生的發言字字斟酌,甚至要祭起行政懲處,追究對台灣地位的誤稱。如果講中國台北是對台灣地位的傷害,那我們為何用這名稱派對伍出賽,以致歡天喜地的奪冠?

之前馬英九總統去中國談中華民國,是否對岸也可以說是對兩岸定位的錯誤解讀,來追究馬英九的刑事問題呢?如果台灣覺得不妥,那現在對這一批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又是舉起了多沉重的棒子?

忽略兩岸地位的敏感跟複雜,一昧的激發劍拔弩張,只會加增彼此的對立,而不會帶來任何的理解。政治的解讀是一門極深的學問,完全站在對立的放大解讀,除了難以還原事實之外,更容易因為「超譯」造成更多的誤會,甚至激起衝突。對於不當的情事,給予必要的說明跟合適的處分,不宜過於放大或是勉強解讀,這樣簡單的就事論事,似乎只要碰到了政治就很困難。

回歸事實才是王道

對於國民黨來說,要學習勿對執政黨落井下石,對於民進黨來說,不要對在野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認定是在背叛台灣,才會是兩黨互相認知的最好基礎。如果只要扯到對方,就只能動輒扣帽子,還希望兩黨坐下來共商國是,那不是緣木求魚嗎?當前第一步就是包括朱立倫黨主席跟賴清德總統,要立即出面劃清界線,阻止旗下的政治人物繼續醜化對方。

科學就是實事求是,公正就是回歸事實。當台灣各行各業都知道這是做事的基本方針時,身為台灣政壇高位的政治人物,不要刻意跟民眾正常邏輯唱反調。因為那只是反映了你們的不正常,不會因為你們的不正常,改變了東升西落的不變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