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氟氯碳化物 臭氧破洞縮小了

呂翔禾 2023/01/10 12:49 點閱 19255 次
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顯示蒙特婁議定書有效讓地球臭氧層逐漸恢復。(Photo by @NASA from Twitter)
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顯示蒙特婁議定書有效讓地球臭氧層逐漸恢復。(Photo by @NASA from Twitter)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人類解決臭氧層破洞的模式,可能有助因應氣候變遷!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大氣中的臭氧層破洞正以穩定速率縮小,若能維持現有步調,北極最快2045年、南極最快2066年臭氧破洞面積能縮小到1980年的水準。雖然臭氧層破洞並非人類最主要環境問題,但已是目前最有進度的一項。

臭氧層破洞可補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聯合國9日發佈報告稱,地球的臭氧層破洞正穩定縮小中,若能以目前的速率持續下降,北極有望在2045年回歸1980年的標準,破洞最嚴重的南極則可在2066年從最大的2990萬平方公里,縮小到1980年的500萬平方公里。

科學家於1985年發現地球的臭氧層濃度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10年4%的速率逐漸減少,原因是因為人類從冷氣中排放的氟氯碳化物與溴化物與大氣中的臭氧作用而造成,臭氧層是地球防止紫外線過量照射地球的重要防護層,產生破洞將增加人類罹患皮膚癌、生物滅絕的機率。

限制氟氯碳化物有功

聯合國》指出,人類在1987年制定《蒙特婁議定書》,並先由46個國家作為締約國,限制氟氯碳化物與溴化物排放,日後此條約成為人類少數各國都認證的條約,至今已超過99%氟氯碳化物與溴化物已被成功禁止排放,而南極臭氧層破洞持續擴張到2000年後,就開始穩定縮小。

雖然臭氧層破洞並非人類主要面對的氣候問題,但減少相關物質排放也對減緩暖化有一小部分的貢獻,《英廣》也分析,若國際未來能制定類似的氣候條約,快速限制特定物質排放,在地球具有一定自我修復功能的情況下,環境問題是有辦法透過國際合作進行改善的。聯合國希望透過此結果,增加各國簽訂氣候協議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