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臭氧層破洞 科學家:有縮小情形

莊瑞萌 2019/09/17 17:26 點閱 17228 次
臭氧可以阻擋有害的陽光直射地球。今年觀測到的臭氧破洞是30年來最小。(Photo by mario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臭氧可以阻擋有害的陽光直射地球。今年觀測到的臭氧破洞是30年來最小。(Photo by mario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南極上空臭氧層的破洞是30年來最小!歐洲科學家觀測發現,今年臭氧層破洞範圍,可望創下過去30年來觀測最小的一次。不過,科學家尚未查出背後原因。

破洞範圍減緩

據《BBC》報導,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觀察發現,今年臭氧層破洞並未如過去一樣擴大,目前範圍比過去9月中期所觀測的大小縮小了一半。該機構專家也預測,近日內臭氧層破洞將趨穩定。

科學家觀測發現,上週臭氧薄化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相較去年同期的2,000萬平方公里以上,與2017年的1,000萬平方公里,都縮小不少。對此,科學家艾吉連指出,今年為止破洞範圍不大確實鼓舞人心,但仍要找出縮小的原因。

臭氧異常是動態事件

臭氧的部位在地球上方20~30公里處的平流層,會持續生成與破壞,在沒有污染的大氣層中,其生成與分解的週期處於平衡狀態,但因為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含氯與溴的化學物質,會破壞該週期以致臭氧消失。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各國政府在1987年簽署《蒙特婁議定書》,就是希望透過禁用有害化學物質修復臭氧層。一般臭氧薄化會從每年南極冬季後開始,今年臭氧消失的時間雖然比往年更早,但由於平流層突然暖化,讓過程速度減緩。

對此,艾吉連卻認為與氣候變遷沒有關聯。他表示,「這不全然是因為《蒙特婁議定書》中規定要減少大氣層中的氯與溴造成,因為這些物質還在那裡。這次過程比較是像一種動態事件。」

變化是好是壞?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南極上空的臭氧破洞會在8月開始出現,並在10月達到最大,破洞一般會在12月消失。科學家伊妮絲指出,「觀察臭氧破洞每年都有很多變化,例如在2017年時很小,但2018年則變得更深且更久,但今年發展非常不尋常,上一次不尋常是在2002年,當時臭氧破洞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