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育叢談〉專業評鑑認證 監督高教品質

周逸衡 2022/11/22 18:16 點閱 2242 次

繼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佈她們新年度的「世界大學排名」以後,英國的QS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也在上週公佈了她們2023年度的各類大學排名。

由於QS的「排名評比指標結構」中, 調查各國學術界和產業界人士對各大學的評價佔了總評分權重的50%,因此它的客觀度更低,可操作性也就更高。

排名公信力之別

一般來說,她的排名公信力較THE更差;但是由於台灣在這個排名中上榜的學校比較多,所以更引起了媒體的熱烈討論,不少學校也以此作為自我教育品質的宣傳。

在這一片眾聲喧譁當中,身為大學認證的專業工作者之一,倒想為大家介紹一個真正有公信力的認證-管科會的ACCSB認證,藉以反襯以這種排名結果代表大學教育品質的荒唐。

鑑於台灣自1990年代以來管理教育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高教亂象,「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在2005年開始,就想要推動一個能夠協助社會與企業分辨大學商管系所教育品質的認證;2012年才獲得教育部正式的核准,成為醫學院以外第二個由本土學者主導建立的專業評鑑認證機制。這個機制除了有近百位國內各校知名的管理學者參與之外,更有幾項同類認證所沒有的特色:

認證檢視目標效果

一、由於國內的管理教育跟國外不同,是以系所為主要授予學位的單位,因此這個認證的檢視焦點係直接落實到每一個授予學位的系所上;探究每個系所的教育內容、方法、設施與教師專業水準,能否達成其所設定的人才培育目標。

二、這個認證特別強調:如果你是培養專業經理人的MBA教育,在不限定就讀學生原來大學背景的情形下,就不能以寫論文為主的方式來設計課程。

換言之,在教育內容中,經理人應懂得的管理經濟、管理會計、應用統計與組織行為等專業知識,及行銷、財務、作業、與策略等管理分析能力之課程絕不能不學,學位授予法所要求的「碩士論文」,亦宜儘可能以「專業實務報告」替代學術性之論文,以求「名實相符」。

實地查核教學方法

三、每一個通過認證的單位,都經管科會選派曾受過商管學院認證訓練的院長級資深學者實地前往申請單位與師生晤談、查核教育資源並檢視佐證資料;平均每位第一線認證委員對每一系所投入的審查時間至少都在20小時以上,並且設計有三級審查的制度。

四、由於台灣的大學與研究所入學選才,幾乎主要依賴紙筆測驗;在此種選擇標準下入學的管理學院學生,未必皆具備經理人員所需的人際能力(如溝通、領導、團隊合作等);這個認證特別要求系所重視此類「軟實力」之培育, 除了課堂中正式的課程外,主張應針對所欲培育之能力,系統性「規劃、鼓勵甚至要求」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專題、競賽等非正式的課程,以期孕育出良好的人際能力。

重視軟實力

至於其他認證規範如:對教師專業與學術上訂定一定的要求、人才培育目標應與自身的條件及環境相匹配、應建立持續偵測人才培育成效的機制,並改進本身的各項教育作為等等,則與國內外知名認證組織之要求相仿,只是要求各單位需提供落實之佐證資料。

您要選擇哪一種系所去讀?是通過管科會ACCSB嚴實認證的系所?還是西方商業機構憑「普發問卷自由回件之調查」及「不辨真偽之書面資料」綜合整理排名、列入前 N百名學校的某個「不知深淺」的系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