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從國人平均薪資 難以看出低薪困境

戴肇洋 2022/10/06 11:52 點閱 2891 次

在數日前,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統計指出,儘管去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然而隨著國內經濟體質改善,加上政府持續上調基本工資,去年所得收入者共達1595.5萬人,年所得平均達到新台幣68.1萬元,30歲以下者年所得平均也達51.9萬元,兩者皆創歷年新高,算是好消息。

上述數據除薪資外,包括少數利息及租金等收入,如果與今年2月17日所公布的2021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3211元、年增1.93%,以及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5萬5754元、年增2.94%之數據對照,頗為吻合,顯示隨著台灣經濟持續成長,國內受僱員工薪資已同步增加。

平均數掩飾真相

然而,雖然每人年所得平均與每月總薪資平均皆呈亮麗數據,但這是以「平均數」為統計基礎,不但無法反映事實真相,甚至更掩飾了低薪困境。

首先,在統計學理上,平均數極易因受到極端值扭曲,而產生明顯差距。其實,國內受僱員工每月總薪資低於平均數占比,已經持續十年呈現上升,若以2020年占比達到接近68%推估,2021年可能超過七成受僱員工每月總薪資低於平均數5萬5754元。

應用中位數統計

亦即採取受僱員工每月總薪資「中位數」統計,始能真正反映一半受僱員工薪資,若按政府去年所公布的2020年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僅有50.1萬元來說,顯示一半受僱員工每月總薪資低於4.2萬元。

再者,中位數對平均數之比值從2012年的0.80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0.77,無疑說明高薪者薪資成長幅度不斷超過低薪者,使得中位數受僱員工與高薪者的薪資差距逐漸擴大。

其次,在總薪資統計結構上,平均數極易因受到少數產業獎金極端造成嚴重失真。其中,2021年最高的海運業就因疫情塞港造成海運費用飆高,而爆發年終獎金使受僱員工總薪資年增高達47%;次高的金融業因股市亮麗,而使得其年增超過10%以上,如果加上科技業近年以來因美中貿易爭端轉單佳績,而造成其年增持續長紅,在無形中也拉抬了2021年受僱員工每月總薪資平均水準。

薪資呈現M型化

也就是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包括觀光旅遊、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產業營運受到重創,不論是每人年所得平均,抑或是每月總薪資平均,皆呈衰退現象,無不低於平均數,亦即這些產業受僱員工薪資慘狀,皆遭到令人無感的平均數完全掩飾。

在此同時,雖然政府自2016年起持續透過調整基本工資,將「22K」送進歷史灰燼,或是利用平均統計數據,以薪資再創新高自我催眠;但這些文宣既蒼白又無力,更加無法掩飾受僱員工薪資因逐漸M型化而淪為貧窮化。

如今,唯有掌握「低薪」就業癥結,同時對症下藥加以解決,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