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不動產困境 政府要負一半責任

醒報編輯部 2022/05/10 12:01 點閱 2196 次

央行最近公布3月份理監事會議紀錄,暗示將執行第五波信用管制,立即引來不動產界大老,痛斥政府一年不當標售土地7百30億元,炒高土地價格,徵稅4、5千億元,卻不執行居住正義。明明有法令管制預售,放任不管。中、上層利益,才是真正亂源所在。

僅升息、限貸兩招?

央行打算執行第五波信用管制,可能朝向交易熱區第2戶房貸開刀。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榮家爆氣,要求政府先刮自己的鬍子。各縣市政府近5年標售公有土地,喊價一波比一波高,其中台中市5年大賺524億元,賣最多的是高雄市,5年賣近13萬坪,6都土地標售每坪竟超過70萬元。

他說,政府是最大的不動產原料商,從源頭炒作原料價格,才是原兇,而且一年在不動產課稅4、5千億元那麼多,都用到那裡去了?至少應拿出一半推動社會住宅,或補助年輕人購屋或租屋,才真正符合公平正義。

政府應該將公有土地拿來優先蓋社會住宅,廉價租售給無殼蝸牛,不應像現在連續5年大標售,炒作土地標售價格,大幅拉高土地價格,帶動房地產飆升,人民受苦。

政府當前打房只有「限貸、升息」兩招,卻把不動產全面打趴,進入冰箱,將拉動景氣火車頭產業熄火,對內需景氣是極大傷害。不動產界認為,租賃市場迄今既不推動全面登錄,還鼓勵房東減稅,不僅鼓勵包租公囤房,又放任租賃黑市逃漏稅。

囤房大戶誰造成?

租賃不透明,鼓勵囤房大戶只增不減,財政部公布房屋稅籍總歸戶資料顯示,擁有4戶的囤房戶有31.9萬戶,年增3610戶,達1.1%。有10戶以上的囤房超大戶,多達1.9萬人,年增192人,個人住屋不可能需要那麼多戶,如果不是有利可圖,租賃制度不健全,又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囤房大戶?

至於當前預售屋紅單不准轉售,各地有法令制度,卻行政怠惰不執行,導致現行房地合一2.0課徵重稅,徒具虛文,紅單轉售依然盛行,金流也沒人管。投資客只要找人頭,用家人、親友轉單,只是程序上麻煩一點,根本就無法遏止。

炒房利益分三層

不動產界都了解,炒作房地產「基層靠買賣,中層靠資金,上層靠規則」,炒作不動產要看自己歸屬於哪一個階層,一般基層平民百姓手中資源有限,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買賣,賺有限的利潤,經年累月,甚至經過一、二代之後,有了龐大資金後,才進入第二層囤房、養地。

真正賺不動產大錢的上層,是政府、政客,這些制定遊戲規則和分配法則的人,賺到不動產龐大財富,將一根手指頭指向業界或囤房客,卻忘記另有四根手指頭是指向自己。

每年透過都市計劃,土地重劃標售,檯面上替政府賺取大把標金,檯面下政客又是如何和廢地的地主結合,分配利益,只有少數人知道,再加上不願健全制度,嚴格執行法令,放任囤房、炒地,究竟是誰造成不動產飆升,答案呼之欲出。

信用管制治標不治本

央行第5波信用管制,針對熱區出重手,不動產界的看法,應該是配合年底選舉需要出手,但是打趴了房地產,並不影響囤房大戶,以及政客們的利益,受傷的是內需市場的景氣。無力購屋、租屋的弱勢族群,依然望屋興嘆,年輕人生活辛苦,拒絕結婚生子,還是難解。

如何徹底解決當前台灣不動產困境,端視政府拿出有效的政策,徹底解決,「限貸、升息」,只是阻止房地產基層買賣的利潤,根本擋不住中層、上層的利益,居住正義,仍然只是口號而已。房地產下一波的飆升,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