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渝:我的台灣、美國、大陸歲月】(邵玉銘著)連載15

醒報編輯部 2022/04/18 20:10 點閱 1176 次
李總統訪美,是一個傑出校友回到母校演講之事,竟因中共反對而不能成行,國會及媒體不會接受國務院不發簽證的決定。(網路截圖)
李總統訪美,是一個傑出校友回到母校演講之事,竟因中共反對而不能成行,國會及媒體不會接受國務院不發簽證的決定。(網路截圖)

六、重回學術外交之二:美國國會作證
一九九五年三月,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羅思德(Christopher LaFleur)到國關中心,和我討論李總統預備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一事。他告訴我,由於中國大陸的堅決反對,美國國務院已做出決定,不會給予李總統簽證。我則向他表示,這件事恐怕不會就此落幕。

我說,美國國會許多議員對台灣十分友好,這些議員都由美國人民選出,他們不會理會中國大陸的反對,所以他們不會支持國務院不發簽證的決定。我又說,美國行政部門對外交事務雖有決定權,但是美國國會對外交事務有建議及同意權(advise and consent),根據我對美國外交史的研究,國會扳倒行政部門的例子很多。

美總統不致違逆國會

李總統訪美,是一個傑出校友回到母校演講之事,竟因中共反對而不能成行,國會及媒體不會接受國務院不發簽證的決定。我又指出,柯林頓總統還想競選連任,恐不願違逆國會與民意。但羅副處長很有信心地表示說,此事國務院已有決定,不會改變。

我的預感還真靈驗。五月二日,美國眾議院以三百九十六票對零票通過決議,要求柯林頓政府同意李總統訪美;參議院亦於五月九日以九十七票對一票通過同樣決議。隨後幾日內,《華盛頓郵報》與《紐約時報》的社論,以同樣的標題「給台灣總統簽證」支持李總統訪美。

在這些壓力下,柯林頓總統果然推翻國務院的決定,國務院於五月二十二日宣布同意李總統訪美。中共為表示憤怒,除了召回駐美大使,並在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於中國東海的公海上進行地對地飛彈發射訓練,並向彭佳嶼附近海域發射六枚導彈,對台灣進行武嚇。

促我赴美聽證

美國國會在此些事情之前,四月七日,美國眾議院由索羅門(Gerald Solomon)及其他八位眾議員提出國會共同(Concurrent)決議案,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督促聯合國,使台灣能夠在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取得席位。八月三日,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將為此決議案舉行聽證會,希望我方派遣人員前往作證,外交部希望我能前往。

這時中共在彭佳嶼海域軍事演習剛剛結束,其未來動向不得而知。我雖然知道眾議院此一決議案及聽證會,只是部分美國國會議員對台灣表達善意,美國政府不會為此採取任何行動,而我的證詞也不會發生什麼作用,但是外交部既然希望我前往,做一公民,我當然遵命。

我提二證詞

我的證詞主要有兩點。

第一,聯合國應該彌補一九七一年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的瑕疵。該決議案根據聯合國會籍「普遍原則」(principle of universality),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所有席位。但該決議案,只解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權問題,卻剝奪了兩千一百萬人民參與聯合國的權利。

中華民國之人口,超過世界五分之三以上國家,聯合國應修正該決議案,同樣根據聯合國會籍「普遍原則」,恢復中華民國的聯合國會籍。

第二,假如中華民國得以重新進入聯合國,中華民國可對聯合國提供許多援助。我指出,中華民國國民生產毛額居世界第十九位,台灣是世界第十四大經貿體,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二(註25)。

註25《聯合報》(一九九五年八月四日),第四版。

第三,如果中國大陸將來對台動武,美國政府根據「台灣關係法」必須支援台灣,但此將是美國單獨作為。設若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後遭受大陸武力侵略,美國較易在聯合國爭取其聲援台灣之舉。

台美針鋒相對

在這個聽證會中,代表美國政府立場的是美國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魏德曼(Kent Wiedmann)。他表示聯合國會員是以國家為單位,如果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中國大陸會認為此係台灣邁向台獨之舉,因而會武力犯台,所以美國政府無法支持此議。我和魏德曼針鋒相對,各有立場。

我八月二日離開台北、三日在國會作證、四日離美、五日抵台,前後飛行五十幾個小時,算是盡了一份公民責任。

(待續)

作者簡介:

邵玉銘教授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獲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在美國任教於聖母大學、馬里蘭大學、「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國內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並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與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校外公職包括行政院新聞局長、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為「美國在台協會」之對等單位)主任委員等職。

中英文著作數十種。中文著作包括《文學.政治.知識分子》、《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國史與國事》、《國際局勢與中國前途》、《留學之路》、《保釣風雲錄:一九七○年代保衛釣魚台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等書。

英文著作包括《一個在華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等書:並在美國Foreign Affairs及英國The China Quarterly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名列「美國研究學者」、「國際亞洲研究學者」等名人錄。

本書簡介:

台、美、中三角關係如何在動態中平衡互利?兩岸之間台灣報紙、出版、廣電、電影與文化是如何解嚴的?在貼身幕僚眼中,蔣經國、李登輝、俞國華、李煥、郝柏村的領導風格有何不同?兩岸關係為何一直崎嶇難行、台灣政局為何一直混亂不安?

前後擔任二位總統(蔣經國、李登輝)、三位行政院長(俞國華、李煥、郝柏村)的發言人,前行政院新聞局長、公視董事長與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會主任委員的邵玉銘在本書對以上問題提出答案。

邵玉銘就近見證了政策的誕生與運行,許多公開或隱晦的縱橫捭闔,娓娓道來,毫不隱晦。

身為台灣大變局的參與人,在台灣社會、經濟、文化劇烈轉型的關鍵年代,邵玉銘總在政府記者會的麥克風前,發布或解釋重要的政策──解嚴、開放報禁,台灣從此揮別威權體制,走向華人民主與自由典範的試煉之路。

作者:邵玉銘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頁數:460頁 定價:450 元
團購郵撥帳號:0100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