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人物的雙重思考

醒報編輯部 2021/12/12 11:29 點閱 1301 次

政治人物選前說一套,選後做另一套;政黨在野時說一套,執政後大髮夾彎。幸好,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講過都留下影音,數位時代,我們隨手估狗,就能前後對照:八年前蔡英文主席在桃園海邊睜著明亮雙眼盯者手中的藻礁小生物,留下「藻礁永存」的字條;現在的她領頭要把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蓋在藻礁上面。

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只是朱顏改!

雙重思考

對於政治人物這種反覆,1948年歐威爾寫的《一九八四》諷刺小說中創造出一個先知型的詞彙:「雙重思考」(doublethink),其特徵為:

「知道又不知道

意識到赤裸裸的真相,卻又說出仔細構築的謊言

用邏輯對抗邏輯

忘記必須忘記的事,必要時將記憶找回來,接著又迅速忘記」

小說中政治人物操弄到極致,喊出一連串口號:「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所有的矛盾都被換位調和而統一。

時空改變?

今天的台灣,像一個平行宇宙上演著「一九八四」,面對即將到來的1218公投,執政黨動用行政資源,全國巡迴宣講「四個不同意」,而細看公投案內容,肉品是民進黨當年要求「萊劑零檢出」的,藻礁是蔡總統要求永存的,公投是民進黨「蔡公投」力推的。民進黨正在演出典型的「雙重思考」!

面對質疑,民進黨的說詞是「時空環境變了」;至於「誠信」,在「換黨執政」的戰略中本身就是「謊言」。因此,口號還可以加一條:「誠信即謊言!」。

憲法規定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公投是人民對於代議政治不滿而自發連署成案,以直接民主方式救濟錯誤政策的最後途徑,是「對事不對人」的逐案表決。

考驗道德抉擇

近日朝野政治人物不斷將公投升高為政黨對決,用包裹式口號造勢來壓縮公民的理性思考空間,其實是對民主的損害與褻瀆,而某些政治人物前言不對後語的「雙重思考」更考驗著選民的道德抉擇。

不少西方政治學者的實證研究指出「理性選民」的假設根本就是個神話,因為民眾不斷選出笨蛋與騙子,人民自求多「禍」,民主變成笑話。有個實例:美國群眾大會上一位支持者大喊:「州長,我們有思想的群眾都支持你!」,爭取連任的州長回答:「這樣不夠,我們需要多數人的支持。」

三項公投難度高

面對即將來到的1218公投,我們期望多數民眾是理性選民,而非童話裡那一群跟著一隻鴨子遊行的跟屁蟲。

不過,這次公投有三個高度牽涉科學與技術的議題(萊豬、核四、藻礁),要求為生活奔波的民眾坐下來弄清楚來龍去脈確實也難;童話故事裡另外有個小男孩教過我們:「國王說他穿了新衣服,可是,他沒有穿衣服啊!」

投票前,我們只要看清楚政治人物在誠實的鏡子前有沒有穿衣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