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政府近來遭受到一連串黨內外的抨擊,許多有識之士提出各樣的改革,從賴總統辭黨主席、撤換部分閣員、行政院長總辭到組聯合政府,在在都看出各界對於改革的急迫。
聯合內閣可不可行?關鍵是朝野之間有沒有互信,對於政府的目標有沒有共識?如果823罷免,總統賴清德還在要求大家推行到底,這種氛圍下,怎麼跟在野黨對話?執政黨應該清楚,目前的僵局就是朝野共識極度不足,像是國家認同、能源政策、台美關係跟各種重大議題,幾乎都是南轅北轍。如果真的要獲取共識,恐怕第一步要先舉行類似國是會議的國政分組討論會。
議題先行 聯合在後
例如說現在機敏的潛艦國造計畫,已經有了部分延宕,甚至就連關鍵紅區設備都傳出只能先行租借,正品因為各種原因還無法到位。如果真是如此,是否朝野能對潛艦的下一步先行討論,預算未來的規劃可以如何務實進行?
接著還有兵役問題、美國所售的坦克跟飛彈等,眾所知周,美國現在拚了命地在賣武器給台灣,但是台灣所需要的關鍵武器卻拿不到,是否依然要繼續按照美國的需求軍購?朝野應該先有共識。
而今朝野之間的互信已經非常脆弱,如果不從具體的議題,一項一項討論獲取共識,光是求取籌組聯合內閣,那也是擺拍好看罷了。如果朝野只有零星人士進入內閣,卻非關鍵位置,那有如泥牛入海,如果在野獅子太開口,想要關鍵大位,那民進黨執政會如同實際消失,最後也就是一場權力大戲罷了。
具體的找出朝野異同,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調整執政黨的政策,才是真正解方。空想組聯合內閣,光是朝野之間的爭吵恐怕就不知道要鬧上多久,曠日廢時又不會有共識,浪費全民時間。
改革不是改總統一人
賴總統本身當然是這一波改革的關鍵,總統的態度絕對會影響成敗。現在許多各界人士都把檢討的矛頭對準總統,其實也是間接看出,從總統上任這一年來,賴總統是所有政策跟人士的核心,要不是有總統的首肯,不管是罷免還是各樣政策,都不可能順利推動。但是是否因此總統就要辭去黨主席,或是把任命行政院長的權利讓渡出去,我們以為不可。
依照實務政治來說,架空總統不是個好主意。不論是民進黨內,或是整體國政,總統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總統的意志不是不可以凌駕一切,因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這本來就有模糊空間。問題是總統所用之人太狹隘,在許多領域這些官員都不足以服眾,行事又頗多爭議。總統所用的人才當中,其實許多根本都非民進黨中人,只是因為總統愛用,黨內也只好服從。
賴總統是核心解題者
在民進黨危難之際,總統應該要針對自己的用人做出思考,是要繼續以個人喜好為重,還是要與黨內協調,尋找有能力又能服眾之人。因為現在總統一旦放手,民進黨內恐怕就會為了這些人事案吵翻天,反而讓情勢更亂。
例如說現在有人要總統辭去黨主席,但是卻沒有任何人可以提出在總統下台之後,誰可以繼任民進黨主席?這才是真正的危機,在總統定為一尊之際,突然之間的權力真空,只會讓民進黨內更加嚴峻。現在只有總統找出那個適合之人,並且傾其全力協助其擔任黨主席,危機才會過去。
不管是聯合內閣還是民進黨主席,核心都是在總統賴清德身上。不是兩手一攤,率性地離開就叫負責。如何幫助朝野化解對立,如何讓民進黨內原先遭到壓制的派系正常運作,讓原本唯命是從的官僚體系可以回復專業,在在都要總統重新擘劃。
期待總統走出自己的小圈圈,為大家畫一個大圈圈,解鈴還須繫鈴人,依然期許總統為台灣做出更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