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核三延役正反方並陳 應思考公投後的下一步

醒報編輯部 2025/08/19 18:23 點閱 320 次

「核三延役」全國性公投將於23日登場,最基本必須通過25%的投票門檻。不管最後結果有沒有通過延役,各界都應該肯定這次的公投,最起碼在討論過程中,除了正反方 的意見陳述跟公共辯論之外,政治性的角色已經降到相對低的比例,如果接下來台灣的重大議題也能有這樣平和的過程,那的確可以說是台灣民主的一大進步。

核三延役走上檯面

贊成核三延役的論述是站在台灣未來極可能缺電的前提上,當中包括了台灣需要多元的能源,如果仰賴進口為主的天然氣或是煤炭,一旦遭遇戰爭就會陷入無以為繼的窘境。雖然綠電滿足環保跟永續等價值,成本卻居高不下,綠電大概是一般發電的三到四倍,如果遭遇極端氣候,像是長期的陰天或是劇烈颱風,就很可能會大面積地破壞光電設備,後續所需要的清理價格更是昂貴。

如果核三順利延役,其實外界也在思考包括核二是否也能考慮重啟,畢竟過去核電也曾經佔到台灣用電的10%以上,對於意圖在全球AI市場上搶得一席之地的台灣來說,不管是大型資料中心或是晶片工廠,用電量都十分驚人。

像是台積電的用電量佔台灣總用電量的比例,最近幾年在7.5%至9%之間,不過如果台積電持續擴張產能,預估未來幾年佔比可能會達到11%到12%。放著可用的核電不用,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說絕對是浪費。

反核三要精算成本

反電核能的說法還是以安全為首要考量。包括核三所蓋的地基下有斷層,容易引發地震,設備使用已經長達四十年,再使用可能會導致設備保養費大增,甚至因老化造成輻射外洩。另外就是核電廠周邊居民的安全與心理陰影,在講求人權的當下,不應該讓全台人的用電需求,成為電廠周邊居民的重擔。

核三公投通過後,還需要專業部門進行專業的安全評估,才能決定如何運轉。其實核三算是重大公共議題,牽涉到台灣整體的能源與安全,由公投來決定不是不行,但是具備專業素養的政府,理應對此提供更詳盡的訊息。
但是反對重啟的一方當中,雖然台電董事長跟執政黨的立委都有出席,但是著墨在專業用電數字跟設備的部分並不多,還是以感性的論述為主,這樣並沒有辦法說服還沒有決定的民眾,而只是讓自己陣營的人互相取暖罷了,殊為可惜。

政府應尊重公投結果

在接下來可見的未來當中,台灣用電量的進一步擴大是正反雙方都預期的結果,所以差別是是否能選擇從核電中,來填補台灣的用電空隙。至今為止,政府依然堅定反對重啟,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態度,才會讓這樣的公投付諸實現。我們都不能否認核電的確有利有弊,但既然決定讓民眾來決定,那政府就應該抱持開放的心胸,來接受公投的結果。

賴總統一向給人特立獨行的印象,在治國的一年中,也的確府院黨的所有人事跟政策,基本上都按照賴總統的藍圖前進。問題是這樣的路線缺少討論,且往往用汙名化反對者的方式,來正當化己方的決策。在726罷免全敗後,堅持在續推823罷免跟核三公投。如果一切程序合規合法,民進黨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實現公投後的決議,而不是繼續想要找各種旁門左道去阻擋決議。

藍綠都要想下一步

政府現在最欠缺的,就是對於在野黨的誠意,也因為朝野的難以溝通,才會需要採用公投。核三公投具備全民賦予的公正性,也是終結朝野對立的轉捩點,在野黨同樣要思考,如果通過延役,要怎麼跟反對者溝通?如果提案遭到否決,又該如何順應民意尋找新的發電方法?朝野都必須思考如何往前走下一步,而不是停滯在原地互相謾罵。

政府的權威跟合法性是全民藉由投票賦予權力,可惜的是,我們授權了,卻感覺到當政者跟朝野各方,都沒有盡善盡力的實踐人民意志,而是往往把自己政黨的利益放在全民之前。公投一次需要花費十一億元台幣的成本,在如此耗費人力物力的過程中,希望各黨要思考人民為什麼要一次又一次的走出來投票,不要浪費人民的耐心與時間。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