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狂飆 台股有多久榮景?(20211116財金論壇─林火燈、龔天行)

醒報編輯 2021/11/16 19:49 點閱 144948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記錄: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台灣一片慶賀美國股市大漲,也帶動台灣股市;看起來在歐洲股市沒有表現這麼好,對於股市的短期跟長期狀況都有不同的觀察,也攸關您福邦的業務,林董事長怎麼看?

股市受惠

林火燈:我想包括美國、臺灣股市的行情,如果看過去的一兩年,整體股市基本上是受惠,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各國大量印鈔票,所以所有的資產難免都會有泡沫化的現象。

所以我覺得包括美國、臺灣股票市場,資金行情還是非常的明顯。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都有一些基本面在支撐。為什麼台灣的股市得以在這段時間表現還算不錯?其實是因為疫情之後,所有生活方式的改變,數位化變成是一個主流,帶動了市場。

疫情翻新產業生態

有些產品已經是一個黃昏產品,譬如說筆電,大家之前覺得這個市場已經到一個顛峰;但是疫情一來,幾乎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台筆電,所以像這樣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進而帶動數位產品的需求,所以台灣基本上是受惠的。

另外,看到從中美貿易戰開始,所謂的全球化轉變為「逆全球化」,供應鏈重組;原來全球的分工走到極致,現在變成走向分散。台灣產業因為走的是代工,一家公司只負責其中的一小段,所以就能夠較有彈性去因應全球變局,所以台灣還是有一些基本面的支撐。

美國最主要是科技的巨擘引領全球,所以你看到科技股的行情還在,那美國的股市不可能太差。所以大抵上主要還是因為資金的行情,產業上有一些的基本面。

美國升息對台有利

而說到美國跟台灣的關係,其實美國的股市即使很好,也不見得會直接帶動台灣的資金吸引到美國,但是美元的強弱反而會。美元如果是升息,那資金不只是影響台灣,還可能是會撤離東南亞,所以大家都非常緊張。

如果美國有一天真的走向升息了,那就代表它的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不過如果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其實對台灣也有利。

因為台灣基本上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我們有很多最終產品是到美國,即便中國現在可能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我們很多產品到中國後,最終還是會到美國。

所以有趣的是,若從你從升息、從縮小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對台灣、對新興市場是不利;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它反映的是真的是經濟的成長,那對台灣又未必不利。所以如果要去看這兩個市場,這個連動關係倒還蠻複雜的,不過,台灣的股市在短期間內應該還會維持相當的穩定。

問:謝謝林董事長的分析,重點包括美國或台灣的股市其實不是一時的,看起來可能會有中長期的榮景,這裡面主要是一方面是資金行情,一方面是基本面,包括供應鏈的重組等等,也包括整個疫情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

那我想請教一下董事長,您剛剛特別提到了科技股,行情當然都是不錯,但股市當然不只科技股,還有別的股,那您整體來看,是否能由科技股去帶動整個股市行情呢?

台灣股市靠科技股

林火燈:如果看過去台灣的股票市場,如果行情好的話,其實最主要還是需要依賴ICT 、半導體等。雖然不能說傳產的股票就不值錢,因為也曾經有一段時間,譬如說鋼鐵、塑化、航運也不錯。但以現在台灣產業的結構來看,這些傳產沒有辦法拉動、支撐整個股市。

因為現在 ICT 加半導體所佔的台股的交易比重已經超過 70%,所以台股要拉升,主要還是要科技股,因為本來產業的重心就在這邊。我剛剛說,台灣基本還是出口導向,最有競爭力的最主要還是科技股上,反觀傳產就很難做到全世界第一、第二。

問:非常謝謝董事長的分析。請教一下龔教授怎麼看美股或台股這樣欣欣向榮的狀況?

後疫情還有變數

龔天行:我想我可能會比林董事長要悲觀一點,我從比較長期的角度來看,我同意剛才林董事長所說,在短期之內看起來還沒有立刻翻轉的情形。

但是從長期來看,現在已經進入一個疫後經濟的時期,基本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已在和緩當中,感染人數是有下降,但是絕對不是歸零,可見這個病已經在疫苗及藥品出現的情況之下,逐漸流感化。

在疫情當中,的確股票市場,和金融市場都呈現一個榮景,主要是因為世界各國政府都大量挹注資金來挽救疫情期間經濟的衰退,是非常成功,但也造成了現在所看到的通貨膨脹危機。

通膨危機堪慮

目前看來通貨膨脹有復燃的勢頭,而且這個勢頭還蠻猛的,最近看到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衝到了6左右,數十年來未見這麼高的數字。

在全世界已進入疫後時代時,怎麼樣能夠讓資金逐漸能夠收回?我想美國的中央銀行、聯邦準備局(Fed,簡稱美聯準)已經宣布將會逐漸縮減購債規模,雖然說還沒有升息,但是如果通貨膨脹如預期節節升高的話,我相信美國央行將不得不加速升息腳步。

一旦升息,變比現在縮減購債規模更強而有力的信號,就是資金行情將會不再。已經投放到市場的資金是不是會很快的回收回去?這也不見得,但我想最主要的考量是在於通貨膨脹,以一九七零年代美國通貨膨脹高漲這段時期為例,其實股票市場在通貨膨脹時期並不會有好的表現。

全球供應鏈轉變

大家一般想說,通貨膨脹、物價上升、企業的獲利、股市會好,不見得;根據以往的觀察,其實對整個金融市場,股票、債券都是不利的。所以現在最大的擔憂,主要還是在通膨的復燃。

以短期來講,最近通貨膨脹非常嚴重的原因是全球供應鏈的轉變,以及現在進入疫後時期,卻仍然還是受疫情的影響。

服務業尚未恢復

所以說,目前這些所謂的服務業的供應,其實還是是受到抑制。比如說國際旅遊還並沒有完全開放,在這種情況之下,手頭上有錢的人,大部分消費都集中在貨物上面。這個對台灣的科技業是好的,因為我們主要就是生產商品,但也造成商品的價格就不斷攀升。

但是一旦服務業完全開放,人的消費型態就會轉回到原本的樣子,商品以及服務並重的時期,服務業也能夠提供他所需要的服務,可能會減緩一些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是聯邦準備局現在所盼望的,也是到現在還沒有即刻升息的最主要原因。

問:請教龔教授,您剛剛所提到的。這個美國央行、聯邦準備局,會升息這件事情如何影響股市?第二個是問說,為什麼服務業的開放影響會這麼大?

服務業影響重大

龔天行:首先,疫情期間,很多服務業裡面的大宗,如餐飲業、健身房、國際旅遊,是根本有錢也花不了。

問:這個部分很大嗎?

龔天行:是的。一般來講,這一塊可以佔到消費支出的50%左右。妳自己可以回想一下消費支出裡面,大概花多少去買商品、多少是在買服務,例如在買衣服的行為中,有分為買衣服本身,還有逛百貨公司。

在疫情期間,你是沒有辦法逛百貨公司,而且衣服是商品,一般來講,商品的調價是比較快,服務業的調價比較慢,服務業一般通貨膨脹率會比較低。商品則是會上上下下、像小孩一樣蹦得很快的。

那現在通貨膨脹高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服務業還沒完全開放,服務業供應動能還沒有完全恢復,結果消費者手上有錢,因為政府給他們很多錢,而且現在疫情也慢慢好了都回去工作、也都拿到錢,那這些錢就會拿去買商品。

問:而且是報復性的買!

報復性消費助長通膨

龔天行:對,買商品的同時因為供應鏈的問題,商品的供應也不足。所以說,通貨膨脹就會一下子被推升到很高。而且希望在真正的進入完全的後疫情時代,商品的供應鏈也能夠恢復正常,

同時服務業開放,使得消費型態能夠回到正常,又因為服務業價格的調漲是比較慢的,使得現在高達6以上的通貨膨脹率能慢慢緩下來。

這也是聯邦準備局現在在賭說,可以暫時不升息,因為相對來講,非常高的通貨膨脹率只是暫時的現象。當真正的、完全的進入後疫情時代,膨脹率就可以慢慢降下來。

但是這裡有個非常大的變數就是,工資是不是因為這段時間的上漲,就推升了工資,而推升工資的結果,擔心造成真正的通膨。

問:謝謝教授清楚的解析,我們也上了一課。針對這件事情,董事長有什麼回應或是補充?

聯邦準備局觀望中

林火燈:其實剛剛天行兄說到,對股市最大的變數就是通膨。美國處理方式是非常的小心,所以剛剛天行兄說到,他們的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到六點二,如果在看過去的半年,其實幾乎都已經超過4。

過去觀察美國的聯邦準備局可以發現,只要連續六個月超過4就會升息,但這次為什麼沒有升息?我們就可以看到其實Fed真的很小心,因為這次升息對全球股匯的影響很大。

所以雖然看起來通膨已經到4、到6,但是他們就說,核心通膨沒有到四到六。扣掉什麼呢?上游因為能源的漲價,這部分是剔除的,所以可以印證為什麼美國聯邦準備局會這麼小心。

今天還有央行楊金龍總裁在立法院的答詢,被問到美國會不會升息時,他也是說,明年六月他是覺得有一半一半的機會;而我們公司自己的研究判斷是,如果以現在的通膨趨勢,美國不只明年六月升息,搞不好要升息兩次。

問:最後請龔教授做個結論,我想投資者很想知道,剛剛林董事長已經提到他覺得會有半年到一年是穩定上漲的局面,您怎麼看?

龔天行:在三個月到六個月期間,的確可能不會這麼快反轉,但是我覺得這次通貨膨脹以及升息,是必然會發生。

問:Sooner or later?

龔天行:對,是必然發生,因為現在所謂零利率的時代,其實是不會長久的,所以一定會發生。

但是這個發生是因為通貨膨脹迫使它發生,還是因為經濟的好轉使得它需要逐漸升息?這兩者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是通貨膨脹迫使它急遽升息的話,對股市的殺傷力會非常的大。

剛才林社長有問說,為什麼升息會對股市產生影響?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利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應股票市場的 PE,利率越高、PE(本益比)會越低。就是說,即使是在你仍有一定利潤的情況之下,升息也會使得你的 PE 下降、使得股價下跌。

主持人:非常謝謝兩位專家提供這麼精采的內容,讓我們能夠瞭解全世界的大勢,而且從現在這篇訪問大概可以延續三個月到半年,搭配進一步去觀察,包括通膨的狀況,升息的狀況,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漲跌,以及服務業、科技業的發展,有沒有新一波的疫情…這些都會造成總體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