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捷運話題最近很熱門,因為40%的基隆人在台北工作,上下班的交通問題是他們最大的煩惱之一,不只基隆,台北內湖科學園區工作者也期待能有大眾運輸幫忙解決「最後一哩路」回家或上班,開車者都希望馬路不是大停車場,免去塞車之苦,這都需要專家的擘劃與政府執行。
捷運就真的便捷嗎
談到基捷,大家想的就是基隆到台北的交通,並不是基隆市區的捷運,因為基隆市區無法佈建捷運系統,真正要思考的是基捷議題中八堵到基隆市區的路線規劃,至於八堵到台北,許多人都說,只要台鐵加開班次即可;但是台鐵面對的還有從八堵轉往宜蘭東海岸的乘客,所以如何在台鐵沿線建構,要包括彎進七堵與百福社區的規劃。
至於內科「最後一哩路」的問題,簡言之就是受限於尖峰時段過大的流量,除了上下班時間所有辦公大樓魚貫出入的私家轎車,還有各地峰迴路轉而來的公車,同一時段從主幹道或次要道路等著進入大樓或駛入左右不同車道,馬路上的90-120秒甚至300秒紅綠燈的時間也無法吞吐,造成死結。
基隆市區是主要「結市」景點或市集區域,與內科屬於類似問題,車輛找不到停車場或者在市區繞圈子,找不車位的流浪車,常製造不需要的車流量。公車系統又因為分屬多家不同業者,各自畫各自的路線,左拐右轉都隨便,無法整合成為「類棋盤公車系統」,以致「最後一哩路」接駁車與集散場也就無從設計。
最後一哩路的概念
最後一哩路(Last Mile),原來指的是完成長途跋涉的最後一段里程,通常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時的最終關鍵性步驟。在現實環境下,交通運輸的問題就是到達家裡或者到達辦公室的最後關鍵路程,即使有了大眾運輸的巴士或捷運,要到這兩個終極所在地,每個人都還差那一小段。
接駁巴士的誕生,原本就是要上述這兩個問題得以解決。而台北內湖科學園區雖然設計了這種巴士,卻又乏人問津。原因很簡單,人們好容易到了接近公司的地方,一旦搭上接駁巴士卻要東繞西繞,比走路更慢!誰會搭乘?
用車人與設計者
以內科來說,需要的是直達路線的接駁小巴,可以借鏡香港從12座到19人座的小巴,它們長期以來是香港交通的終極解決者。香港其實類似放大的基隆,基隆市不可能挖通香港式的捷運,卻可以有港式的小巴。
內科更應該在兩處高速公路轉接的外圍,尋找一個大型行車轉運中心,限制尖峰時段進出內科的低乘載小型車不得進入,然後以線型規劃的小型接駁車,直達幾處重點位置。
這樣的構想一如捷運出口,也應該設計類似的接駁車,讓回家的最後一哩路能夠暢通,則用路人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