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美國受到恐怖襲擊的「911事件」的20周年紀念,不同的人會對這一件改變全球格局的大事有不同的記憶。還記得當時我正在廣州創辦電影網站,住的地方可以收看到香港的鳳凰衛視。
911真相仍陷迷霧
2001年的9月11日當晚,電視突然出現了飛機撞擊紐約世貿中心的直播畫面,聲音則傳來鳳凰衛視記者以驚惶失措的口吻在進行連線報導,一下子彷彿整個人跌入似幻似真的平行時空。
然而,20年過去了,據說是策劃這次恐攻的元兇賓‧拉登被殺了,美國揮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戰爭」也打完了,但「911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麼樣仍然如一團謎霧,沒有人可以用令人信服的言語交代清楚。
拜登日前聲稱會下令解密相關的政府文件,但我不認為它會就此釐清真相,最可能的結果是虛晃一招不了了之,只要看看不久前拜登下令美國情報人員在90日內作出「病毒溯源報告」的結果是多麼和稀泥,就可以明白此人的話多麼不可信!
短片集錦《911事件簿》
回頭看看這場尚未真正結束的悲劇到底給世人留下什麼印象?我們又能從「911事件」學到什麼教訓?最簡便的方法,還是從電影找答案。
以911為題材的大電影,最早出現的是2002年公映的《911事件簿》(11'09''01 - September 11)。這是由法國製片人阿蘭‧布里根德(Alain Brigand)提出的構想,由法國Studio Canal電影公司邀請11名享譽國際的導演分別執導的短片集錦,每部片時長為11分鐘09秒01幀。
這11部短片的內容各有千秋,有災害的感同身受者發起了悼念;有人尖銳批判美國的霸權主義;有人以寓言的形式探討「聖戰」的含義;有人聚焦小人物的生活瑣事與喜怒哀樂。在藝術表現上難免各有優劣,其中以英國名導肯‧洛區(Ken Loach)導演的部分最受肯定,獲2002年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最佳短片獎,全片則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獎。
好萊塢大片引關注
不過本片雖搶得先機,在市場上並未引起太大反應,直至2006年好萊塢密集推出劇情長片《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聯航 93》(United 93)和紀錄片《國土之上》(On Native Soil),才重新喚起觀眾對「911事件」的關注。
「世貿中心」是「911事件」的恐攻主體,兩幢相鄰的1號樓及2號樓接連被飛機撞擊大冒黑煙後雙雙倒塌的畫面,更是至今仍令人揮之不去的惡夢。名導演奧利佛‧史東處理《世貿中心》的方式,並非重現飛機撞擊大樓的過程,那只是在影片開始時以側筆交代的小片段,撞樓的飛機甚至僅以飛過的黑影呈現,可見不想在美國人的傷口上灑鹽。
本片的劇情主體是描述紐約市港務局的兩位警官約翰‧邁克勞林(尼可拉斯‧凱吉飾)和威廉‧吉梅諾(麥可‧潘納飾),在參與救援不成反而被困在突然倒塌的大樓下數十呎的廢墟中,兩人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彼此激勵求生。
治療心理創傷
另以他們家屬焦急如焚的尋人過程作平行剪輯,加上一些熱心份子(尤其是那名海陸戰士)主動到災場參與不肯放棄一絲機會的搜尋營救,終於讓這個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故事有了一個光明的結局。
此片呈現個人在災難下強大的求生意志和親人之間血脈相連的感情是相當令人動容的。導演強調:「這部影片所表現的不是死亡和毀滅,而是希望與新生,希望幫助美國人治療心理創傷。」基本上他做到了。
逼真的紀實風格
《聯航93》則描寫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國聯合航空93號航班」,出人意表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的一片樹林,機上45人全部遇難。據媒體的廣泛猜測,那是由於機上乘客起而反抗,才使恐怖分子利用該機攻擊華盛頓重要目標的企圖失敗。在911當天,事實上共有4架飛機遭到劫持,其中3架撞上了世貿大樓的南北塔和五角大廈,只有這一架聯航93沒有命中目標。
導演保羅‧葛林葛瑞斯決定用寫實風格盡可能的還原這架航班上發生過的事,曾花費數年時間去採訪遇難者家人、911事件調查委員會成員、及其他知情的人士後,才創作出這個「虛構」的寫實故事。導演用了大量的不知名演員來飾演片中角色,為獲得粗獷凝重,又使用他招牌式的手持攝影機和粗獷的畫面,並同步當日航班真實對話錄音作為音效,營造出十分逼真的紀實戲劇風格。
《國土之上》旁白佳
至於由琳達‧埃爾曼(Linda Ellman)拍攝的紀錄片《國土之上》,則詳細紀錄了911當天上午那幾個小時在美國國土之上發生的襲擊事件,並分析了受害者家屬為創建事件調查委員會所做的努力,以及該委員會所透露出來的信息。邀請到兩位好萊塢大明星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和希拉蕊‧史旺克(Hilary Swank)擔任本片旁白是其最大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