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夏季歷史15〉三國演義的另一視角:漢朝末年大瘟疫

魏國彥 2021/08/29 14:17 點閱 3493 次

西元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席捲全球,引發中國學者對於中國歷史時期瘟疫的研究,大陸學者劉滴川2019年出版的「致命大瘟疫」做了一個全方位的整理,台灣繁體字版於2020年由好優文化出版。

研究者們從七部史書裡面遍尋有關疫病的記載,總結春秋戰國時期大規模的癘疫共有七次,而秦到兩漢則有五十七則記載,從而得到結論,從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到漢獻帝延康元年(西元220年)魏王曹丕篡漢前後共四百十一年,其間有疫病的年數共五十三個,疫災區域二十四處。

建安瘟疫大流行

本書用相當的篇幅討論漢朝末年漢獻帝建安年間的疫病大流行,達於秦漢時期的最高峰,並認為這個「建安瘟疫大流行」開啟了魏晉南北朝的瘟疫活躍期;當時的河南南陽人張仲景因而寫「傷寒論」,成為後世重要醫典。

同時代的文學家曹植寫「說疫氣」:「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同時代的王粲有「七哀詩」見證:「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國家焉能不亡?

漢朝覆亡帶著瘟疫烙印

那時代,人民只能畫符驅鬼,等生判死。當代歷史研究者由史書中描寫的症狀整理出流行病學特徵,而推斷當時疫病有三種可能:(1)流行性感冒,(2)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3)鼠疫。本書作者認為後兩者的可能性較高,皆為人畜共生的病,並進一步蒐羅證據論述老鼠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認為漢朝的覆亡帶著瘟疫的烙印,可與西方十四世紀起肆虐三百年的黑死病相比擬。

我們自幼讀三國演義,看天下三分,周郎赤壁,卻不曾想到過有著這麼一個「建安大瘟疫」的歷史背景。回頭想想,瘟疫確實布置了三國的亂局。當時東漢末年,宦官外戚專政,持續數十年對西羌用兵,花費巨大,加上水旱災害,飢荒疫災頻仍,流民湧現,大規模移動。

鉅鹿人張角憑藉自身的醫術,散施符水,雲遊四方,為人治病。他利用疫病流行下人們的恐懼心理,迷信巫術讖緯,自稱「大賢良師」,廣招徒弟,組織流民,成立「太平道」,經過十餘年發展,張角號令十餘萬信眾,於靈帝中平元年(西元184年)起事,四方百姓,頭裹黃巾響應者四五十萬人,史稱「黃巾」之亂。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手立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就是看了幽州太守招募義兵的榜單而結義投軍,而迎戰黃巾賊,立下首功,後人有詩讚曰:「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

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我們可以說,沒有「建安大瘟疫」,還沒有「三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