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確診即病危 如何照顧度晚年?(20210621 三角談愛-溫小平、蘇家宏、樊雪春)

醒報編輯 2021/06/21 20:04 點閱 45066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溫小平(資深作家)
蘇家宏(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
樊雪春(台師大心理諮商教授)
記錄整理: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家裡的長者在這一波疫情中可說是弱勢中的弱勢,很多的長者包括要不要打疫苗、該怎麼打、怎樣防疫,都有很大的困惑。

我想請教各位談一談,我們該如何照顧長輩?在這波施打疫苗或整個防疫的期間,五百多位死亡的案例幾乎都是高齡長者,我們要怎麼樣加倍來照顧這些社會上的資深公民?小平老師你們家就有一個長者,請先跟我們分享一下。

老人容易焦慮

溫小平:老人家有時候不一定能去思考這類問題,像我媽媽90多歲,每天不停地打電話給她的朋友,也都大概是九十幾歲的老人家們,他們有時候根本搞不清楚什麼疫苗、什麼廠牌,就覺得說,覺得要打就去打了,所以不會去弄清楚。有些人會因此感到非常緊張、焦躁。

所以這種狀況之下,就要主動幫老人家去做一些生活中的安排跟資訊的過濾。譬如說,最近最夯的事情就是施打疫苗,我覺得有些家族就滿好,是整個家庭一起討論,決定要不要打,因為說實在話,老人家自己是沒辦法做決定的,像我媽昨天跑進來跟我說,她要打什麼什麼(疫苗),今天又說決定不打了,什麼牌子她都不打了;她焦躁到晚上幾乎都沒辦法睡覺。

在這種狀況之下就想辦法先讓老人家安心下來,告訴她已主動幫她分析,跟她說先不要去看這麼多新聞,不然越聽越緊張、越看越緊張。像我媽雖然90幾歲,但她會上網,用自己手機就直接看各種新聞,然後打電話給她中國、美國的朋友,到處聽別人的意見,便更加焦躁。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想辦法讓老人家安定下來,然後分析給她,不用擔心疫苗,我們幫忙選擇了最適合老人家的,如果之後疫苗來了就可以打了,我們幫忙去登記預約,因為有些老人家也不會自己上網去寫,所以疫苗這個事情先幫忙處理好,讓他能夠安心下來。

飲食均衡提升免疫力

再來,我覺得要幫助老人家提升免疫力,因為我覺得對抗病毒最好的方式就要提升免疫力,像我媽也沒辦法出門,我們就建議她一些可以自己做的運動,譬如說,在家裡做一些柔軟體操或是剛好我們家那棟大樓有屋頂,我就跟她說,有時可以到屋頂上去走一走、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然一直待在家裡面,我媽常常會覺得胸悶、頭昏,不舒服。

除了運動之外,另外就是要想辦法改善飲食,譬如益生菌這些相關的營養品。另外,營養一定要均衡,不只是蔬菜、水果,尤其是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非常重要,如果覺得老人家牙口不好,我覺得可以吃蛋,例如用蒸蛋的方式,然後把雞丁、蝦仁放進去,讓老人家可以多吃。

或是熬雞湯,讓她每天有點進補。我覺得年輕的家人要主動幫老人家準備一些比較營養的食物,然後去鼓勵他攝取,進而提升免疫力。

問:太好了,謝謝小平老師的分享。也請蘇律師分享一下,怎麼照顧老人家,在這段時間,特別是老人家的染疫死亡率這麼高的時候?

覺得不平安就緩緩

蘇家宏:應該這麼說,就是要保持平常心,因為很多事情真的很難預料,到底疫苗會帶來危險還是會幫助我們?很多老人家是這樣想的,我很多朋友的父母親也就是因為這樣感到很焦慮,所以我們要幫他們禱告。

打還是不打其實滿難的,這在我們法律上的辯論說法是「雙刀論證」,不管是走左邊還是右邊,都有風險,不過呢,如果今天我們來談一個比較內心的想法,如果今天你在做這樣決定時覺得心裡不平安,那就緩緩吧。

也就是說,如果疫苗要不要施打這件事情,會造成很大的恐懼時,當然持續禱告並持續瞭解,我們對於不了解的事情是格外的恐懼,再加上現在有很多資訊是不足的,而且有些案例發生,可是並不代表也會發生到自己身上。所以如果今天覺得不平安,那不如就緩一緩,有的時候事緩則圓。

事緩則圓

尤其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會讓大家還考慮這疫苗是要打還不打,現在三級警戒了,大家搶著打;打了之後發現有一些狀況,出現了副作用,就又開始說還是不要打好了。變成我們好像怎麼做都不對,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家,這就是我們下一代的的壓力。

再回過頭來講事緩則圓,針對打疫苗的話,我們就依照老人家比較適合的那個種類去打,覺得不適合就不要;如果說暫時不打的話,就靜待其變,那家裡的防疫措施就要更加強、更嚴謹。

另外,老人家其實也最希望能夠看到孫子。前一陣子聽到一個故事,就是老人家想要看孫子、幫他過生日,就戴著口罩,一帶著禮物到他們家,結果被擋在外面,不得其門而入。那個心情我想是很心酸的,禮物也只能由他的父母親轉送,還消毒,子女堅持不讓他看孫子,只為了要確保充足的防疫。所以我認為心理上的層面也特別需要照顧,要多關心老人家。

問:謝謝蘇律師的分享。請樊雪春老師來講一下,在跟老人相處時或防疫時有些什麼建議?

阻絕重複新聞刺激

樊雪春:其實重複接收疫情相關資訊,會造成老人的壓力,我覺得第一點就是不要再聽新聞,也不要看新聞,要適當幫助他,讓他不要再看了,可以用一些別的東西取代,比如說在家裡的時候,幫他播一些輕音樂,或是讓他看一些他喜歡的影片,如果喜歡聽台語歌,就幫他找台語的Youtube;或是他喜歡編織,Youtube上面也有很多編織的影片。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老人家重複在疫情新聞這種刺激當中,因為他思考的迴路比較會形成一個封閉的迴路,如果讓他壓力太大,重複聽一些東西的話,他會吸收進來,然後自己形成一個迴路,所以首先就是先不要看、不要聽新聞。

第二,是要陪伴他做一些事情,比如說,陪他散步或是吃個飯,當然是要符合防疫的準則,但就是要有一些陪伴,安排一些活動。

建立人際連結

第三就是能夠幫他兼顧營養,在飲食上面,就像剛小平老師提到,老人家如果缺乏某些東西的話,有時候他會受影響,特別是最近大家都沒出門,維他命D就比較不足,所以在這個時候要補充一些維他命D,就是有陽光才有辦法進入體內的這種維生素就蠻重要,然後吃一點綜合維他命,幫助這個老人兼顧到他自己的營養。

第四部分,就是可以看看老人家平常有沒有什麼嗜好或興趣,可以在這個時候再拿出來,然後也陪伴他一起做,甚至可以幫他在網路上連結其他志同道合的老人;而老人自己在使用網路時會覺得太麻煩,那你可以幫他設好相關設定,然後教他按,請他的好朋友一起上線。

老人家發現說透過網路,可以看到我好朋友的臉,他們就會非常的高興,他們就可以用這個方式,大家約好在網路上進行交流跟連結。所以第四個部分就是幫助他們建立人際連結。

問:謝謝雪春老師的分享,非常有益。最後還有時間,每個人來分享最後的結論。那我知道小平老師有跟教會很多年長的叔叔、阿姨們在一起互動,那妳有沒有對於長輩的互動提供我們簡單的意見?

參與活動笑開懷

溫小平:現在很多教會都有設定一些網路,讓這些老人家可以參與活動。像我媽媽就會參與教會的主日崇拜,尤其是禱告會,還會分組,可以跟大家在一起禱告,她就覺得開心。就像剛剛雪春老師講的,可以先幫忙都事先設定好,這其實不難,連結一上去就可以參與,剛開始時就教一下幾個按鍵。

我媽媽第一次參加這種網路的禱告會,興奮到不行,就跟我講說,哇你看大家都看到我參加,哇好高興喔;所以如果是本來就是有教會生活的老人家,就不要讓它斷掉,也可以鼓勵他看一些福音性的節目,有些詩歌台有詩歌音樂的播放,這樣會讓老人家覺得他的生活還是蠻充實的。

問:謝謝,請蘇律師也跟我們分享一下。

主動關懷 真誠陪伴

蘇家宏:我想就是「主動」,若是家裡有老人家的話,其實我們要很主動、要常常跟他們聯繫,可以用視訊的方式,讓他看到孩子、看到孫子、看到老朋友,尤其是孫子,請多給你父母親看看,他們心情會好一點,懷抱希望才能夠突破困境。

主持人:最後請樊雪春老師最後做一句結論吧。

樊雪春:即使看不到,也可以陪伴,即時人不在旁邊,也可以陪伴,就讓我們用最新的科技,用聲音、用影像來陪伴我們的老人家吧。

主持人:非常謝謝三位專家學者提供寶貴的意見,我們的老人們有福了,如果你聽到這集,我們周遭的老人,伯伯、叔叔、媽媽、嬸嬸、奶奶、爺爺都很開心,希望在疫情的時候,他們格外感覺到家人對他的愛,透過網路的方式,我們的愛一點都不打折扣,也讓我們的老人們都能夠平安到老,不會有意外,所以我們都要為他們禱告,也為他們安排一些社交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