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社會來襲 公司中的老人如何自處(20210322 CEO論壇-陳玲玲、陳玉芬)

醒報編輯 2021/03/25 18:16 點閱 53522 次
在這個老年化的時代,5、60歲到7、80歲,是一個很龐大的族群,若在工作上比較沒有辦法因應,那不仿在這個族群裡面,開創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網路截圖)
在這個老年化的時代,5、60歲到7、80歲,是一個很龐大的族群,若在工作上比較沒有辦法因應,那不仿在這個族群裡面,開創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網路截圖)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陳玲玲(晶晶晶廣告公司總經理)
陳玉芬(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台灣、韓國總經理)
文字整理: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要談一談如何善用公司的「老」人?所謂「老」,不一定指的是年紀,也包括資深人士。有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資深固然有其優點,但在一個快速變動的科技時代,資深的「老」人說不定已經沒什麼優勢了?

先請玉芬跟我們分享,在人資的領域裡,不同的產業需要用到不同的人,所謂的資深或「老」人,也要有一定的自覺吧?

企業轉型善用老臣

陳玉芬:以這次疫情來看,有很多的行業沒有辦法繼續生存,或被迫轉型。那企業預計將來有不同的挑戰時,在人才的分配上,確實也會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說,可能跟數位轉型比較相關,需要很多新科技的,那可能就需要一些年輕工程師,然而在轉型的同時,可能公司一些有經驗的人,例如這個工作怎麼樣才做得好?也需要有一些「老」人或資深的人,才會有這種專業的知識。

如果把這些資深員工的知識,加上年輕人新的科技、方法,都安排好的話,我相信可以協助公司去做很好的轉型。所謂資深人員好或不好,我傾向注意資深的員工,有沒有辦法善用他原來在公司的強項,再加上快速地學習,讓公司可以一起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問:也請教一下玲玲,作為一個在公司裡比較資深的人,公司要怎麼對待他,他自己要有什麼樣的自覺?

資深員工傳承經驗

陳玲玲:公司的「老」人其實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他對於工作觀、價值觀,或者是公司在追求什麼,其實有相當的認同。如果一個公司,連一個「老」人都沒有,全是新人,那你也看不到這間公司的文化;所以我覺得「老」人其實是公司的推動者,也是見證者。

如果他相信他的公司,那對公司的信仰跟貢獻度是相對高的,而且可以把公司的文化、對事情的嚮往或者信仰,傳遞給年輕員工。但是我覺得「老」人必須要知道與時並進,善於跟年輕人溝通,把年輕人的長處發揮,鼓勵他們,而不是倚老賣老。

與新進員工互補

老一代的員工要跟新員工互補,彼此在公事上的優勢都能夠發揮,我覺得這很重要。而且在管控一些重要角色時,還是要有見過世面、經歷豐富的人去做領導,因為有些年輕人還沒有經驗。而資深者成熟的工作思路及對事情的駕輕就熟,案子能很快速就可以完成,而且又精準,是必須要認同的。

臺灣其實很多產業還是「老」員工為主,譬如說房產、建築、製造業,都非常依賴「老」員工,畢竟年紀輕的沒經驗、沒有人脈,作業時間比較久,而且穩定性不高,對公司也是傷害。

如何應對「老油條」?

問:剛剛講到「老」員工有很多的優點,但當然也有缺點,比如說佔在那個位子,導致別人不能升遷;或者是都用一些老方法、僵化的做法,不能接受新的調度安排,甚至連座位都不讓換;或是消極抵制,那這樣就會變成本來的優勢都沒有了,成為公司的毒瘤,動彈不得。

陳玉芬:沒錯,所謂「老油條」就是倚老賣老,因為資歷夠,講話就很大聲,掌握的案子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企業畢竟是往前走,就要看這一位很資深的員工,有沒有辦法帶領新人往前?如果只是佔在那個位子,沒有成長,也對於公司很多新的工作或者政策有牴觸,相信下面的員工也在看他的老闆是怎麼樣應對的。

年輕人喜歡跟著有作為的老闆,帶領他們去找一條路出來,這樣的領導他們才願意去跟隨,時間也可以證明,到底他下面帶的人是越來越好,還是太依賴老闆、沒辦法往前進,然後變成公司一個越來越大的麻煩?這是高階主管勢必要處理的部分。

所以建議去善用資深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感恩的心,去守住這個文化,然後帶領大家去打下一個新的仗,這種挑戰的心,才有辦法得到年輕人的信任,並領導年輕人。

轉任幕後淡出

問:而且說不定他做久了,知道怎麼摸魚,還會教年輕人不用那麼認真,不然工作量會越來越大。(笑)

那公司要怎樣來處理這種「老油條」?是不是訂個退休年限?或者是在制度上提早規劃,例如轉為幕後之類的?

陳玉芬:首先,可以給這些資深主管新的任務,讓他們帶領年輕人去做這個任務,因為要裡子也要面子嘛,要讓他覺得,這個任務是他的而且做的很成功,那他在公司裡面的地位就可以比較高。

第二,提前退休。給他一個比較好的退休制度,希望他早一點退休;或者是把他的工作改成顧問,希望他幫忙傳承,不需要負擔第一線的工作。這樣的時間可能是一年左右,慢慢平衡、淡出。

高齡人才心理建設

問:最後再問,如果我們從頭用一個「老」人,比如說中高齡的人力,在外面真的很難找工作,連面試都不給;政府該怎麼做?企業可以怎麼做?現在人們壽命越來越長,上班到七十歲、八十歲都不成問題,如何善用中高齡人力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滿重要。先請玲玲分享。

陳玲玲:首先,中高齡本身要有個概念,就是不可能再用原來的薪水找到工作。必須自己心理建設,要把薪水往下降。第二,從《高年級實習生》這部電影,就可以看到男主角Ben Whittaker在劇中的心態是非常好的。他充分的學習,看到自己有什麼可以給貢獻公司的價值,他就去做,而且也不要求很高的薪水,對於這個年輕世代的溝通,也是非常好的。

非常多人不願意用年紀大的,是因為中階主管三十歲,他不想帶一個六十歲的哥哥,或者是爸爸。這件事情是很現實面的問題,會覺得你又老又固執、學習緩慢,公司幹嘛用你?

所以我覺得,就是要把這些負面的東西都消除,了解環境需求,知道自己的價值在這個環境裡面可以怎麼貢獻,不要有那種一定要高薪的需求,以一個平常心態去任職,我覺得是不錯的。

開創新型產業

陳玉芬: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這個老年化的時代,5、60歲到7、80歲,是一個很龐大的族群,若在工作上比較沒有辦法因應,那不妨在這個族群裡面,開創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就是給年輕一點的老人去服務老一點的老人,變成一個新的企業形態。

因為不一定每間公司都是要快速轉型或發展,若請這些高年級的實習生或主管,去學現在每天都在變化的新科技,我倒是覺得這是不容易的事情。

初老照顧較老

我們可以創造出非常多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可不可以一起去做義工。現在的50幾歲到六十幾歲,是所謂「嬰兒潮」這個年齡層,他們的能量以及對商業的熱情,其實是非常高的。我相信他們有能力去協助政府、協助老人,能讓老年人的生活更有意義、更豐富,或者更是一種產業。

問:也就是說,不管是政府或企業,說不定能夠看到那個商機,來開創一個比較不同的事業,而政府也應該有一定的補助,獎勵企業雇用等。這方面請玲玲幫我們做個結論。

陳玲玲:剛剛玉芬講的,初老的人去照顧較老的人,會有一些老人的商機透過這些人彌補上,因為要他們去學最新的科技也做不好,還不如就用他們的長處去滿足現在的新需求,讓社會、讓生活更好。

問:對政府有什麼建議?

對政府的建議與展望

陳玲玲:政府就要有一個很詳細、務實的計畫去做全面推廣,找一些懂得「人」的專家,對老人的消費行為、心理層面,從需求面、產品面,還有政策面,全面做到位。

陳玉芬:最近政府有通過法案,就是鼓勵企業雇用中高齡的員工。其他我們也可以看到,政府對於新創產業,比如說年輕人創業,都會有一些貸款的補助,那可能將來也可以對於一些比較資深的事業開創商業模式,例如協助老年人,或者是改善他們的生活,也應該鼓勵,而且給予補助;不過企業得自己救自己,都靠政府恐怕是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