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陳玲玲(晶晶晶廣告公司總經理)
陳玉芬(藝珂人事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及南韓區總經理)
整理:陳立馨、林亭妤、謝宜帆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很榮幸邀請到人力資源專家與廣告專家,也是業主來到節目中,討論就業市場近況,以及求職者應有的態度。究竟現在台灣的就業市場情況如何?找工作難不難?怎麼樣才能找到好工作?面試要注意什麼樣的事情?很榮幸邀請到兩位專家來跟我們分享。
首先請教Cindy(陳玉芬),今天在台灣找工作到底容不容易?大家都在問這個問題,究竟是事浮於人,還是人浮於事?請為我們分析一下。
陳玉芬:事實上有很多人找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也有很多老闆在找人時遇到很大的困難。倒不是很簡單的說,人浮於事,事浮於人。
因科技的進步,導致工作的型態跟以前是不一樣的,科技的應用和能力的養成也不是短時間就可一蹴可及。所以產業轉型時,確實,人的需求跟客戶要的需求是沒有辦法match的,最重要的是在於磨合,有沒有辦法在相同的規模之下處理事情。
問:也就是說,有人找不到工作,有些老闆卻找不到人,主要的原因來自整個時代和環境的改變,因為工作型態在農業或科技的時代是不一樣的,所以看起來每個人都要擴增自己的實力,讓自己能夠跟上這個時代。
【需基本專業實務經驗】
問:所以找工作,每個人都要把自己預備好,那現代人找工作最少需要哪些本領?
陳玉芬:基本上,無論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或是已經上班有段時間的資深菁英們,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會的專業是什麼?尤其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老是想說我要看世界,希望工作很有彈性,也需要很大的成就感,但這些工作若沒有在基本專業上獲得支持,很容易就會對現況不滿意,或老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這樣的情形,對個人跟雇主都是很大的負擔。
問:這個我同意,像我們公司有很多年輕的學生,甚至有剛考上大學就來實習卡位的,如果大一大二就來實習,畢業後即使我們沒用,去業界也有了資歷;我每次碰到應屆畢業的面試者,問他們四年寒暑假在幹嘛,往往得到的回答是到補習班、餐廳打工,跟未來的事業完全沒關係,太可惜了,因為過去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大學畢業後就要無薪從頭來,不曉得陳玲玲有沒有什麼感想?
陳玲玲:其實我們在面試社會新鮮人,非常希望他/她在暑假時有相關的實習經驗,雇主多會認為若實習經驗豐富的話,在上任之後比較容易有貢獻度。這是業界人士比較願意找的社會新鮮人,他/她們非常重視應徵者有沒有相關的實務經驗。
【先卡位不等於先贏】
陳玉芬:的確要在大二或大三時趕快卡位,所以找實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找的公司必須讓你有學習機會,最好是在實習之後,可以當成第一個工作。找好未來的雇主,我認為這是最好的internship。
其次,現在無論是外商或本地的各大公司,都提供非常多的就業機會、暑期工讀,年輕人在大三、大四課不多時,要多多到各企業實習,重要的是公司要有訓練制度,並且是自己未來要從事相關的工作,利用這期間檢視,這個工作是否為自己所要的,往後可以繼續發展。若興趣不同,在學習上可以即時做些其他的調整。
問:現在有很多學校在發展產學合作,像世新的畢業班同學,一整個學期都到公司實習,雖然沒有薪水。我們公司用的實習生,第二個月就正職上班、支付薪水了。你們公司有這種情況嗎?
陳玲玲:我們公司基本上也是會開放學生來實習,可以透過實習了解他/她是否喜歡這個工作,了解對工作的想像與實際的差距,可以使他/她比較早決定自己將來有興趣的是什麼。因為在學校想的跟實際差距是很大的,實習是很好的經驗,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並提供可貴的實務經驗。
【年輕人是未來資產】
陳玉芬:有些企業會想,實習生來這裡學習,還要教他/她、還要付薪水,這對公司有什麼助益?我卻認為,每個企業花時間在培養年輕人,都是在為公司累積未來需要的資產。
時代的變化很快,沒有跟年輕人的技能、知識接軌的話,也會喪失很多新科技的機會。我鼓勵學生多實習,就算企業跟學校合作,不一定是有薪水的,但工作機會是非常寶貴的。我也希望公司能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實習,雖然是沒有薪水的。
問:我想玲玲一定有同感,在您公司實習過的學生,畢業之後真的比較有機會被優先錄用嗎?
陳玲玲:在我們公司實習過的學生,我們當然願意優先錄用,因為他/她會比較熟悉公司內部的工作流程,有缺的話是會優先錄取的。
問:究竟在今日的台灣就業市場中,如何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員工?整個大環境中,要找人才的老闆很多,要找工作的人也很多,究竟什麼樣的履歷表是被接受的?請問玲玲,貴公司若上人力銀行徵才的話,會先看履歷表的哪個地方?
【頭像要近距清晰】
陳玲玲:我第一會看照片,照片的人像必須長得端正。有些人會用遠距離鏡頭的照片,讓面試官看不清楚,很容易就覺得這個人不適當。搞笑、有創意的照片我們廣告公司倒是能接受,但遠距離鏡頭就會讓我們存疑,為何不讓我們看清楚一點?
問:所以看照片的目的是?看面相?
陳玲玲:算是吧!第一,要讓我們覺得這是可以共事的夥伴,那種感覺可以看出來的。創意領域的人,我們比較喜歡找三角形臉的,這種人敏銳度高、敏感度高。若是找業務的話,臉要圓圓的,因為看起來也比較圓融。
問:那四方型的呢?
陳玲玲:四方形的人比較固執,但也會因為責任感堅持到底。所以我在挑履歷時會先看照片,至少從他/她的面貌看這個人是否能舒服、和平的相處。第二個是教育水準,公司在某些地方要有一定水準的英文能力,所以學校也要有一點程度。第三是工作經驗,如果你這個公司3個月、那個公司4個月、下個公司2個月,這種穩定性非常低的,我們一定不會面試。
【履歷應穩定、專業】
問:這裡講到一個重點,許多人以為填履歷表時,經歷寫越多、越豐富越好,其實這樣反而不利,應該挑選做滿1年以上的工作再寫進來就好。
陳玲玲:是!我們要看的是一個員工的穩定性,以及對公司的承諾,如果有太多幾個月的工作,我可能就說「謝謝,再見」了。
陳玉芬:我認為履歷表代表一個人,不論履歷表如何呈現,那都是你自己想要表達給雇主了解的東西。一般來說,不論是人事顧問公司或是企業,你知道看一張履歷表要花多少時間呢?只有15秒。選擇一張適合使用在求職應徵的照片非常重要,此外你可能也會有很多資料,但是誠實最重要。
我們知道,其實現在社群媒體上有一堆履歷表範本,應徵者的資料正不正確,雇主這端很快就能確認。另外,一個人的資歷一定有長期也有短期,短期的可能是學校時期兼職打工、或是畢業、當兵後,還沒找到符合自己個性、專業上的需求,工作期因而短一點。
基本上,畢業後3~5年內應該要確定自己的專業、專長往哪裡走,好比說你/妳在人資專長上培養了3年,但最後決定想改走會計,並不是說不行,只是你/妳好不容易在一個地方累積了一個經歷,你/妳的專業卻沒有辦法延續,非常可惜,雇主也會摸不清楚這個人的專業到底是什麼。
履歷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除了剛剛講到的教育、經驗外,要呈現清楚明瞭的志向,也可以讓雇主很快地了解這個員工想朝哪個方向發展,並判斷是否可被僱用。
【工作熱情可加分】
問:如果是我的個人選擇,我會從履歷表上的文字表述,看這個人誠不誠懇,以及他/她到底有沒有很在乎這份工作?包括自傳有沒有好好寫,有些人連最基本的自傳都不好好經營。
學歷程度我也很重視,我認為學歷代表了基本的程度,但是如果學歷不是很好的我也會接受,如果他/她有熱忱與自信,態度又非常誠懇,對於想投入的工作、行業有使命感,這也是能加分的。
另外,剛剛也提到臉書社群網站的經營,兩位可以談一下,很多人說臉書上不能亂寫東西,因為老闆會上去看你的臉書。玲玲您會看嗎?
【私領域臉書曝行為】
陳玲玲:是的,尤其是在決定要雇用這個人,為了更深刻的了解、double check自己的選擇對不對時,可以透過臉書觀察他/她的價值觀、他/她的朋友都有哪些,因為物以類聚嘛!
問:沒錯!我看過以前的同事臉書,放一堆辣妹的照片,感覺就很色、很low,因而不敢用,他在面試呈現的,跟在臉書上呈現的是不一樣的面貌。Cindy對這有沒有什麼意見?
陳玉芬:最近藝珂的一份問卷統計報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很高比例的招募人員會從這些社群網站看求職者的行為,33%的求職者因其臉書上的發文不合公司的要求和需求,而被淘汰。
淘汰原因有:第一,臉書的資料和應徵的資料並不相符;第二,一些個人看法、政治傾向、價值觀跟雇主不合。雖然說臉書是一個私領域,但社群媒體的盛行,已經很難明確分出公領域和私領域,所以我們也會建議想應徵工作的人,注意一下自己臉書上的發言要謹言慎行,因為臉書就是你/妳的另外一張履歷表。
問:想找到好工作,恐怕臉書上的發文也要嚴謹一點,不能太輕鬆懶散,否則老闆看你一天到晚到處玩、講話態度非常隨便,可能都會影響到你/妳在老闆心中的評價。再來我們談談面試要注意的事情,好不容易在一堆履歷表中脫穎而出,到了面試的時候有哪些事情要多加注意?
【服儀打扮決定初印象】
陳玲玲:第一印象就是服裝儀容。如果你/妳要去銀行面試,自然要有很整齊的套裝打扮,但若你/妳要去一個創意公司、廣告公司,你/妳就要很有自己的風格,要有時尚品味(Fashion Sense),看起來要有獨特的個性,依你/妳要去的公司來決定自己的穿著。
第二,自信心。最好不要一直低頭,或是講話很小聲,讓人覺得你非常沒有自信心。
第三,講重點。面試官在問你問題時,不要講了一堆細碎的東西模糊焦點,讓人覺得這個人做事情無法切中要點。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這個人對於要求取得的工作有沒有熱情和渴望,在面試時,一定要表現出你對該工作的熱情(Passion)。
問:熱情很重要,對該公司的背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陳玉芬:對!面談時間非常短,大部分的雇主只有1~2分鐘的時間,來決定要不要繼續跟你/妳面談。許多資深顧問在求職者一進門的瞬間,第一眼就會知道「很棒,這就是我想要的人」,這就是第一印象好,從服裝打扮到形象氣質符合公司需求等。
【面試雙方都要尊重】
所以在一開始的面談最重要的是展現自己對公司與職務的理解,短的面談只有5分鐘,長的面談可以有1小時,你到底要說什麼?面試前你要有所準備,包括面談前,你/妳就要先跑到這家公司看一下,如果這家公司的員工都穿西裝套裝,你可千萬不要穿polo衫就來應徵;如果這家公司是比較輕鬆(relax)的,你/妳就可以穿比較休閒的穿著前往。
求職者對於欲應徵公司的網站,事先瀏覽是一定的工作,但是面談並不只是公司選員工,員工也是要選老闆,面試者也要有所準備。當然,主管如果等求職者來了才看履歷,這是種不尊重的態度。好人才難尋的現在,我們也會建議雙方都要彼此尊重,才能有好的面談結果。
問:剛剛談到現今台灣整個就業的大環境,以及面試、投履歷的小技巧,那麼現在的年輕人究竟是應該要到國外工作?還是待在台灣工作就好?可是,最大的問題是,很多的年輕人往往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陳玲玲:我在大學教書將近10年,每次開學我就會問學生:「將來想做什麼?」、「哪件事情會讓你/妳廢寢忘食、忘記時間?」、「你/妳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我最近感覺到問學生這個問題,大部分的學生都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但是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做」什麼。這樣的比例越來越多。
我在想,會不會是現在大家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因而造成這樣的現象。
觀察兩岸的年輕人,大家都說「中國的年輕人像狼,台灣的年輕人像羊」,兩者的特質在基本的差距上是非常的大。台灣也有越來越多學生前往北京大學念書、學生之間交流頻繁,可以看出兩岸學生不同的風格。其實,我很替台灣的學生感到擔心,希望他們能夠更積極一點、更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針對自己想要的事物努力。
問:這裡的重點是,學生多半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缺乏「深度」想法】
陳玲玲:台灣學生看書的時間,以及看課外書,都變得非常少。他們獲取的都是一些快速的知識,不扎實、沒有沉澱,這也是滿令人擔心的狀況。簡言之,就是「深度」的東西不夠。
問:我在面試的時候也發現很多人,問他/她人生中的目標要做什麼,他/她講不太出來,只是想找一個餬口的工作;或者是,父母希望他/她考國家考試,所以畢業後就拼命考公職,花費了很多年時間在埋首苦讀,蹉跎掉了。
陳玲玲:這類型的年輕人比例也滿大的。
問:玉芬是否也有同感?
【應給孩子學習空間】
陳玉芬:我的看法不太一樣。確實,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她們比較是在所謂的「直升機父母」的照顧之下,爸媽的經濟狀況都算還可以,在台灣的花費也不多,所以是非常保護小孩,希望孩子可以有所成就。
常常可以發現到,一個孩子前方有顆石頭,爸媽就會說:「前面有顆石頭,小心!」或是天氣冷了,叮嚀孩子要多加件衣服。往往在孩子尚未遇到真正的問題時,爸媽就會告訴他/她所有的答案了。
再者,現在是網路資訊蓬勃發展的環境,我們以前念很多書就是為了要獲得知識、了解事情,但是當代年輕人有個好朋友─Google「谷歌大神」,只要輸入關鍵字,想要什麼資訊都能搜尋得到。因此,在「求學問」、「獲得知識」上,很難說跟以前同等。
而且,兩個世代的背景不同,一個父母要幫一個10幾歲、或剛畢業的孩子決定什麼是好的未來,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更何況,未來有些工作是我們現在沒有辦法理解到的,好比老人以後會面臨失智的情況,可能就會有些系統被設計出來預防失智症、協助長者生活;甚至有可能是人體器官可以在體外做好,再移植到人體內;也有可能以後不需要農田,只需在屋子裡就可以種植,或是出現控制天氣等這樣的職業。
這些都很有可能是未來2、30年後會出現的新行業。所以,我們應該要鼓勵孩子多探索、多方面觀察,我覺得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多看」、「找到自己的興趣」是很重要的。父母不要只是用自己的經驗,就告訴小孩這個科系、工作不好,我想,台灣的年輕人是需要給他/她們多一點的空間,讓他/她自己發現、摸索。
問:沒錯!現在也是一個跨國就業的時代,台灣有越來越多人到國外就業,坦白說,不管是香港、新加坡、美國,薪水都比台灣高很多。不過,有許多外國人喜歡台灣的環境前來找工作,這也是一種另類的交流。
所以要怎麼培養出「國際就業」的能力?不要只是窩在台灣,而是有能力可以走出去,且到了國外並非只是打工旅遊,更能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
【「語言」是不二答案】
陳玲玲:滿重要的就是「語言」,主持人應該知道台灣人的英文在各國托福的成績排行其實並沒有進步,美國現在西岸一些很好的大學裡,中國人、印度人都是占最大的比例,台灣在這方面的數值是下降的。
陳玉芬:對年輕人來說,我相當鼓勵大家去做一個International Citizen(國際公民)。其實到國外工作比待在台灣更難,因為你/妳是在不同於國內的環境下競爭,你/妳要面對的不僅是語言,還有「文化」,更重要的是「專業」。
雇主會想,「為什麼我要聘請一個遠地來的人?」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年輕人是應該多去國外闖蕩,因為人是會回流的、總是會回家,當他/她們在國外學習、生活,總是會帶些新的經驗回到台灣,然後再創業、交流、合作,是可以活絡、帶動整體經濟的。
【鼓勵創業往外發展】
現在的環境要「創業」其實很容易,像是透過社群網站Facebook、網路青年創業平台等等,這些年輕人比過去的人更具有國際化的經驗,我個人是非常鼓勵年輕人勇於投入自己創業。
陳玲玲:我常跟我的學生說,你/妳的英文一定要加強、程度要很好,因為你/妳要有一個可以將自己放到國際舞台的能力。
比如說,你/妳到新加坡、或是紐約,你/妳都可以跟專業人士一起共事。有很多很好的公司其實是一個「聯合國」,所以現在的年輕人要有所認知,將來想要到上海、新加坡、紐約等地工作,你/妳都要能馬上融入那間公司。
最容易被看見的舞台就是在國際,而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英文」,只要語言程度夠好,你/妳想去哪就能去哪。我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到國外工作會越來越普及化。
問:所以,我們在台灣聽到失業率、22k、上街頭爭取自己的權益等等,年輕人不妨把視野放寬一點,全世界都有我們工作的機會,應該多往外走。這部分,兩位來賓有什麼結論可以提供給我們呢?
【探索世界找到目標】
陳玉芬:我想,對年輕人來說,世界是他/她們,因為「年輕」是最大的資本。我很建議年輕人多花點時間去那些能夠讓自己施展抱負的地方,雖然小確幸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都不同,有些人是需要放大視野的、有些人則是滿足於小確幸。但是,人生的目標可以做出一些有影響力的事情,這對年輕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陳玲玲:賈伯斯當年去過印度,等於是在一些不同文化的國家生活,他在年輕的時候做了很多的探索,我覺得大家還是要多去認識這個世界,讓這些經歷成為自己人生中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