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大灑幣的潛在風險
Joe Biden’s stimulus is a high-stakes gamble for America and the world
當新冠疫情來襲,全球都壟罩在經濟停滯的陰霾中,但拜登甫拍板1.9兆美元紓困,加上財政部與聯準會的2.5兆量化寬鬆方案與零利率措施,美國官員比起當初金融海嘯時紓困的猶疑不定,這次很堅定的將錢灑向市場。
美國大多數民眾將享有1400美元的紓困,很多經濟指標也開始好轉。
隨著世界各國疫苗施打擴大,復甦的好消息將不僅限於美國,且拜登的紓困也會使全世界需求提升,不過美國獲得的成長動能將超越全球,據OECD預測,美國在今年4月到9月的成長幅度甚至可能超過中國,失業率也脫離曾高達15%的困境,即使美國仍有950萬人因疫情失業,也還有紓困金的支持。
但實際上,美國正面臨三叉經濟試驗:歷史新高的財政紓困、對通膨較容忍的政策與大量的儲蓄,這是二戰以來從未進行過的經濟學實驗,隱含著經濟容易過熱的風險。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從去年夏天已經上漲1%,澳洲央行近來也積極購買債券,避免殖利率(象徵經濟過熱)快速升高。
歐洲央行、巴西與阿根廷都在擔心經濟可能過熱,但美國聯準會仍希望達成2%的通膨率,並認為即使會出現較大幅度的通膨,也只是短期現象。但這次的紓困規模太大,完全沒有人能預測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到時候聯準會無法維持零利率政策而提高利率,只會讓負債累累的美國政府陷入困境。
拜登的大規模紓困是非常龐大的賭注,如果奏效,就能帶領美國擺脫過去日本與歐盟面對的通縮問題,但各國央行爭相效仿的後果恐增加各國負債,雖然拜登有做事比無所作為好,但大幅舉債的風險,絕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