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順應經濟「脫美」浪潮可分散風險

戴肇洋 2025/08/19 10:47 點閱 2874 次

從21世紀以來的國際經濟發展加以觀察,雖美國位置於舞台的中央,但卻又因自我「本位主義」作祟,已淪落為自我瓦解的主體。無庸置疑,美國總統川普前後兩次執政,在遵循「本位主義」下,選擇追求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政策,其實是為美國霸權之墮落敲響警鐘的重要關鍵。

全球掀起「脫美」浪潮

儘管美國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進口市場,其頗強勁的消費需求,是許多盟邦促進經濟持續成長的依賴;然而值得我們觀察的現象是,過去半年以來美國貿易夥伴在遭到加徵關稅脅迫的同時,正在悄然掀起「脫美」浪潮。這些從此一期間全球各國積極拓展「非美市場」,藉此減少依賴美國市場分散風險作法,可以發現其端倪。

此一脫美現象,誠如1990年代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家Paul Kennedy在其著作「大國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中指出:十六世紀以來,西歐霸權國家皆在其鼎峰期間主導全球經濟,因一個事件而導致由盛轉衰。此意味著,二十世紀之後,美國替代英國主導全球經濟,卻又可能因「關稅」事件而難逃衰退命運。

美國國勢不斷下行

在此同時,或許可以將2000年作為美國扮演全球霸權的拐點。亦即在此之前,美國國勢長達百年持續上升;在此之後,歷經恐攻事件、反恐戰爭、金融海嘯、製造王國地位衰退等衝擊,造成美國國勢不斷下行。此外,再從軟實力、硬實力等指標評估,美國昔日榮景早已不復存在,甚至逐漸鬆弛化、脆弱化,顯示美國所引以為傲的世紀霸權正在從歷史洪流中消逝。

也就是說,一個將隨著美國霸權消逝的「脫美」時代悄然來臨,全球經濟舊秩序在解體中,雖新秩序尚未形成,但輪廓開始清晰,未來我們從其情勢變化中或許可以歸納兩個動向,包括:「美」消「中」長、「西」降「東」升結構正在形成,以及兩個「半球化」全球經濟格局逐漸呈現。

很顯然地,這個全球經濟秩序發展的背後,正意味著川普重返白宮半年,不但雷厲風行調整拜登執政時期所採取團結理念相近國家的同盟策略,而且在遵循美國「本位主義」下,採取與各國關係切割的關稅政策作為談判交易籌碼,造成各國經濟籠罩明顯不安的氛圍。亦即川普政府的優先、再次偉大的夢想,是導致全球經濟秩序崩壞所付出的代價。

美國國際貿易影響衰退

雖然目前美國為全球重要的市場,但從世界貿易組織的資料統計顯示,美國進口金額占全球進口市場的比重從最高2000年的18.9%,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13.1%。由此顯示,美國消費需求對全球進口市場成長占比逐年衰退,無疑說明美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力道正在降低。

由於台灣屬於典型海島型經濟體,出口貿易是帶動產業升級,進而促進經濟成長極為重要的動能。此次川普政府以美國利益為前提所採取的關稅政策,在無形中掀起全球「脫美」浪潮,加上美中兩大經濟霸權對抗,讓台灣經濟面對前所未有的嚴苛挑戰。

準此,政府與其希望美國對我調降「暫時」關稅,不如探索台灣經濟在「全球戰略體系」中所存在的價值,在降低產業對單一或少數國家依賴的同時,順應國際經濟「脫美」浪潮,可藉此調整多元產業結構、均衡投資區域等戰略思維,以分散台灣經濟之風險。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