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岩石上的牧羊人

蕭旭岑 2020/11/29 12:53 點閱 5055 次

有朋友問我:「舒伯特有六百多首藝術歌曲,我要怎麼聽啊?你能不能推薦一首就好?」我的答案是,好,如果你只要聽一首,那就聽舒伯特的「絕唱」:最後一首藝術歌曲《岩石上牧羊人》,1828年寫給人聲、單簧管與鋼琴的作品。

對許多人來說,即使是古典音樂愛好者,藝術歌曲也是個坎,似乎不易親近。但其實只要進入藝術歌曲的世界,人聲與器樂(多數是鋼琴)的完美融合,往往會一點一滴融化許多世間的各種情緒藩籬,讓人溶入音樂美好的大千世界。

流連忘返在音樂

對愛樂朋友來說,聽藝術歌曲,彷彿孩童進入七彩迷宮的遊樂場,一開始會因色彩繽紛,甚或目眩神迷,感到有些情怯,有些畏懼,甚至卻步。但一但真正進入,就會倘佯其中,流連忘返,有些孩童還會玩得忘了時間呢。

我自己就是這樣,大學比較認真聽古典音樂後,有整整十年時間,無法真正進入藝術歌曲的世界,就拿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來說吧,三大聯篇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鵝之歌》,古典樂迷人手一套(無論黑膠唱片或CD),我也依樣畫葫蘆,唱片架上很早就放上費雪迪斯考(DG)的經典版本,只是,聽歸聽,一直沒有入心。

更新的耳朵傾聽

真正帶我進入藝術歌曲世界的,是另一位偉大德國作曲家舒曼的《女人的愛情與一生》。等到進入藝術歌曲殿堂後,彷彿「結界」忽然被打開一樣,就好像軟體更新後,整個系統都會改頭換面;我的耳朵也更新了,再聽舒伯特的作品,可說是無處不美,尤其是這首《岩石上牧羊人》。

1827年,舒伯特出席了貝多芬的葬禮,隔年三月,他舉辦生平唯一的一場公開作品發表會,包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與《岩石上牧羊人》等最後幾首歌曲,不料因病在十一月驟世,年僅31歲。在他生命最後,居然猶能寫下絕美的《岩石上牧羊人》,實在令人驚嘆。

深山牧羊人之歌

這首曲子長約十一分鐘,共有七段歌詞,前四段與最後一段來自於威廉.穆勒的詩《深山牧羊人》(Der Berghirt),其餘則選自謝齊爾的詩歌。這首充滿戲劇性、深沉的詠嘆調,是獻給當時維也納最負盛名的花腔女高音安娜‧米爾德,也是貝多芬在他唯一的歌劇《費德里奧》中指定的女主角。

歌曲描寫當辛苦工作一天的人們回到溫暖家中時,牧羊女卻孤獨地留在山谷幽暗的暮色中,思念遠方的愛人。鋼琴柔美的前奏,帶點憂鬱,又帶點渴望,單簧管模仿牧羊人的牧笛聲,在一片空曠的山谷中,悠揚地向上飛揚。緊接著笛聲,高亢的女高音飄緲而來,唱出深沉而迷人的詩句,充滿著孤單與思念。最後一段回到明亮色彩,牧羊人期待著春天的來到與快樂的賦歸。

希望留予人間

《岩石上的牧羊人》的結尾,猶如寒冬褪盡,春暖花開,蘊含著對未來的無限希望。可見即使是即將離開人世,舒伯特依舊是「把悲傷留給自己」,把希望留予人間,這也是我認為舒伯特的音樂最偉大的地方。

很奇特的是,這首絕美的作品,事實上錄音版本並不多見。或許是其編制特殊,要鋼琴、豎琴、女高音都有優異的表現,同時配合得絲絲入扣,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幸好,我們有傳奇女高音艾默玲(Elly Ameling)的錄音,在時序進入冬季時刻,艾默玲的聲音,可以讓我們時時刻刻感受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