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豬年經濟 美、中不確定性令人憂(20190213財金論壇─聶建中、李述德、林火燈)

醒報編輯部 2019/02/14 19:54 點閱 31320 次

主持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與談者:李述德(前財政部長)
    林火燈(福邦證券公司董事長)
紀錄整理:張朝瑋、林稚雯

標題:展望豬年經濟 美、中不確定性令人憂
引言:去年5月,投資家索羅斯就憂心2019會是個可怕的金融風險年;10月,羅傑斯訪台時也提到,最可怕的金融風暴將在2019年發生。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春節剛過,大家彼此都在道賀金豬年快樂,但這豬年真的是鍍金的嗎?去年5月投資家索羅斯就提到,2019將會是個可怕的金融風險年,後來10月份,金融大師羅傑斯訪台也提到,70年來最可怕的金融風暴將在2019年發生。

首先我們來展望一下2019年的經濟情勢,有哪些數據比較可靠,可供企業參考,又能讓民眾聽得懂、可以當作依歸呢?先請李前部長分享。

看經濟像看身體

李述德:經濟的問題其實包羅萬象、經緯萬端,然而看經濟其實像看人的身體健康一樣,都是依靠幾個固定指標來判定的,像體溫、心跳、血壓與三高三低等。

經濟也是如此,雖然說有總體經濟、個體經濟等各種指標,但我簡單歸納成「三價三率」、「四市兩量」。「三價」就是指物價、股價、房價,「三率」則是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四市」指股市、債市、匯市、房市四大市場,「兩量」則為中央銀行主導的貨幣流量及存量。

大家每天看媒體的報導都是比較宏觀、國際的,聽起來都很遙遠,有聽也不見得懂,而這些指標都是總體、平均的數字,到底跟大家有甚麼關係呢?

我舉個例子來講,1個1歲跟1個100歲的加起來幾歲?這跟民眾有關嗎?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就是所謂的極端值,不管Fed、IMF預測經濟成長2.7還是多少,民眾一點感覺都沒有,只能當作參考就夠了。

經濟就是「選擇」

而是否與民眾相關,其中也存在差異,好比說你跟一個農夫講生技市場如何如何,他根本沒有感覺;又好比說你跟我講地價漲了、房價飆了,對我一生只買一次房的也沒有用。而說物價漲了,那是指躉售的還是零售的?是講農產品還是其他的?講得那麼多,民眾終究在意的還是手上的燒餅跟豆漿有沒有變貴了。

所以還是要回到人們自身的感受最重要,那該如何趨吉避凶、做出最有利的選擇呢?經濟學其實相當簡單,就是個選擇而已,那要選甚麼?就是對自己最有利的東西,而要怎麼選擇,不只要廣度,更要深度的了解。

在有了基本概念後就可以自主判斷、選擇,因為錢是你自己的錢。人們都希望能工作安定、賺大錢,進而再盼望經濟安定、政治安定。

大家都希望能在這個豬年抱個金豬、大吉大利,但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跟工作上來看,講白一點,就是把工作做好、生產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就自然提升了,這樣要加薪甚麼的也就有理據了,也就能過好生活了。

問:李部長點出一點就是把工作做好、安穩生活,一切就好,而前面提到的三價三率、四市兩量也都很重要,不知道林董事長怎麼看這些經濟指標?

美、中關係添不確定性

林火燈:對於2019年,確實不少人都挺悲觀的,而這其中存在不少不確定因素,這是大家最害怕的,我舉例來講,第一個不確定因素是中美貿易戰會發展到什麼程度,3月1日前是否能達成協議、川普是否會跟習近平見面,尤其我們常看到川普兩個禮拜前講的,跟兩個禮拜後講的完全不同,這個不確定性影響全球相當深遠。

第二個不確定性是美國聯準會的升息與縮表,升息會升多快?縮表又會縮到何種程度?這會影響到的不只是美國而是全球,假如一升息,市場資金就會全被吸回美國,一縮表,全球的實質利率就會下降,到時利率扣掉通貨膨脹指數就會變成負數。利率通常是升得又快又猛的,因此會對全球造成劇烈的影響。

第三個不確定因素在中國,這段時間以來大家都在關注的如地方政府債務、私人企業債務、制度的改革、地下金融、房地產泡沫化等,這些是中國政府在大力支撐著,而它可以撐到何時,又可以控制到什麼程度,都引人關注。甚至有人開玩笑說習近平其實撐得很累,他甚至在想有機會乾脆讓它摔下來算了。

台灣與全球連動

這些為何值得跟大家討論呢?一來因為兩岸的經濟連結之深,這方面大家無法否認,所以中國有任何變數,都一定會影響台灣的經濟;另一方面,台灣經濟跟全球的經濟連動程度相當高,超過70%,所以全球特別是美國經濟一旦發生甚麼事,台灣都一定會受到波及。

更重要的是,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是無法預知的,也因此無法先行預防,因此2019全球的經濟情勢會如何,值得民眾關注。

問:這樣看來,大家對2019年還是比較悲觀的,剛剛林董事長提到了一個經濟術語「不確定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就代表著風險,而最大的兩個風險來自美中兩國,美國的川普及聯準會、中國的對金融的支撐等,都有許多風險。

講來講去,政府能做什麼?政府當然就是來幫助大家來做生意,幫助老百姓過更好的生活。以國際情勢來說,國內外政經情勢趨緩、趨向悲觀。所以政府要做的就是提供好的經濟環境,提供更多利多。請問李前部長利多是什麼?政府又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政府應有的對策

李述德:經商的也好、個人的生活也好,每天生產要素什麼?講簡單點,工資、地租、利息、利潤,土地、房屋、資金,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識。你今天當個老闆,每天傷腦筋什麼?工人工資如何、物料如何、市場如何、行銷如何、利息如何,以及政府有什麼樣輔導政策?

如果每樣都拿出來修一修,修成更為符合大環境趨勢。像美國,景氣紅紅火火,結果全世界就一起跟著倒楣。這時候政府該做什麼?就要做一些能夠抵銷負面因素的對策,提供更好投資誘因,以及更多的商業機會,從企業角度來看,這就是政府所該做的。

從一般老百姓來看,每天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食衣住行育樂,這些事情都要讓人覺得安全。簡單的說,就是「燈亮路平水溝通,山青水綠環境好。」政府要做到這些,老百姓才會覺得環境好啊,才能夠安居樂業。

政府要做到的就是能夠因時制宜,隨著大環境的變遷,適度作調整,來因應業者的發展以及百姓的需要。這些說起來很複雜,但真的要做,就是點滴規劃好、一步步執行,給大家一個共識,這樣才能做得下去。

問:李前部長提到的這些都非常重要,台灣目前有很嚴重的環境問題,沒有好的環境,而政治人物想到好的都要自己全拿,忽略了為社會、為國家建立一個好的環境,那舞弊就會隨之出現。因此部長語重心長,也呼籲現在的政治人物,一定要以大環境,為國家人民來思考。再來就請林董事長給我們一些建議。

刺激國內消費

林火燈:其實我一直都很認同部長的思維,就是說政府如何定位(position)自己,該扮演何種角色讓經商環境比較好。我提出幾個比較具體的意見,讓政府思考要如何去做。

首先,讓台灣的GDP下修,因為貨幣寬鬆政策大概也已經走到了盡頭,那有沒有機會利用財政政策去做刺激?好比說台灣GDP下修,有好大部份原因是來自消費,而消費背後又有很多因素,包括國民旅遊、年金改革等等問題。

所以如何刺激國內消費,我覺得政府應該多加思考。另外,剛剛部長說改善台灣的環境,其實在這次的中美貿易大戰中台灣也是受害者,因為可能全球的需求也跟著降低。

但如果最後兩邊真的殺紅了眼,各課對方25%的關稅,那全世界受益最大是越南,第二就是台灣。因此政府是否能利用這次機會,好好改善台灣的環境,讓台商能考慮回台灣發展?

第三,也可以利用這次機會,關注台灣社會真正關心的議題,例如老年化、少子化、幼兒教育和照顧的問題。政府應該可以找到重點,做對於台灣真正有幫助的事情,可以再加強相關工作。

問:林董事長講的很清楚,特別是高齡化、少子化,更需要對症下藥。台灣未來可能會生的病,我們不要讓病真的產生,要一開始就做預防。另外,林董事長在之前就提到,從財政政策角度來看,貨幣政策走到盡頭應該要有一定推陳出新;財政政策不論從財政或稅務角度都很重要。

還是一句話,政府真正決策人物,還是需要多加用心,要有經濟基礎,請益專家後,思考真正的財政政策,該如何走向比較正面的方向,謝謝兩位的建言。

再來請教,在目前這麼不好的景氣,從個人角度能做什麼建議,在景氣不好的時候該怎麼辦?

學習「危機入市」

林火燈:從個人角度來看,因為我在證券商,就從投資的觀念、理財的觀念述說。即便在目前的不景氣情況下,仍然有些公司、有些產業還是賺錢的。所以有時候說的是「危機入市」。我們看到台灣有些產業具有優勢,好比說智慧化家庭、智慧城市、智慧汽車,台灣在5G和AI的部分也很強。

在VR、AR等方面,台灣都很有實力,尤其是半導體,假設說今年上半年可以趕底,那下半年就是機會,因為總是有很多新東西會冒出來。從投資人角度來看,目前找到好的公司,「危機入市」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好的機會。

因為我以前在證交所有很長久的經驗,知道很多民眾對投資都是很有興趣的,那我們就給觀眾一個很不錯的觀念「危機入市」。實際上這也是在財經學很強調的,在不景氣的時候就是入場的最好時機。

雖然說目前是危機,但還是要勉勵大家不要那麼悲觀。在找到真正不好的因之後,再去選擇,找時間、找機會得到好的果,讓自己在未來能有創造變動式收入的好機會,這是很好的建議。

李述德:這個從個人觀點來講,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錢是你的,要如何把小錢變大錢?把未來的錢變成現在的錢,要如何用錢去賺錢?這些問題大概要靠些腦袋,靠些知識。但我們過去在證券市場,市場上兩萬多組產品,真的是非常的多。但說起來要選哪一組就要靠你的常識、知識的判斷。

投資須做足功課

就中華民國的資本市場來講,它在世界評比還算不錯的,是在前段班,因為有三大指標可以參考。例如EPS、本益比、週轉率都還算是不錯。

當然有好的就也有很差的,如何去檢視相關資料,選自己可以投資的項目。雖然沒辦法講很細的例子,但大抵而言,選擇的邏輯上,去選擇比較優質的、比較有潛力的,就像剛剛林董事長講的,有些公司比較有發展、有願景,公司資質也不錯的就可以選擇。

當然最重要的是,有賺到錢才是真的。如果價錢不好的時候,就看你要怎麼做判斷,這完全看你對市場和產品的了解,要多吸收一些來自資本市場的訊息作為判斷基準,最終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判斷。

主持人:今天很高興請到兩位財金界的重量級人士,在理論上、在實務上都可以給很多的建議。但有個重點,學者專家不能夠對個股報盤給民眾聽,他們給了我們很多大方向指引,甚至給大家一些重要的經濟數據、金融指標,希望大家能夠做出判斷。

正如李部長說的,錢真的賺到了才是重點。「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如果做投資,功課一定要做好,譬如說剛剛講的「危機入市」。最後,在豬年祝大家投資順利,諸事大吉,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