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待脫去舊皮、迎向新生的「新德國」(20180415 經濟學人)

邱慕天 2018/04/15 20:05 點閱 39586 次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有待脫去舊皮、迎向新生的「新德國」 Cool Germany

在這些日子的國際新聞上,我們理解到德國正陷入深深的焦慮、公民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面前彼此撕裂。去年9月的選舉看到支持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極右勢力激增,梅克爾費了半年功夫才湊出一個黯淡的執政聯盟。對於保守的外國觀察家來說,德國是魯莽的難民政策的代名詞;對其他國家來說,這更是一個欺負負債的南歐人的惡霸政府。

戰後德國迄今將近75年的發展,可以用每25年為一個週期看。首先是戰後物質重建期,再來是心靈重建期(轉型正義期),然後東西德統一迎來向前衝刺期。如此看來,第三個週期此刻已經到了盡頭,歷史巨輪將再次轉向。

《經濟學人》指出,德國社會結構重建最關鍵的政策,無疑是梅克爾在2015年與隔年接納120萬難民和新移民的「歡迎文化」政策。從1848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到1945年希特勒第三帝國終結,德國共花了超過半世紀才從雅利安人種的民族優越感徹底走出,也漸漸從「民族國家(ethinic/nation)」的自我標榜,走入是「公民國家(civil/state)」。

2000年開始給「無可考之德國人祖先」的住民頒授公民權是重大突破。女總理在位的約15年之間,兩性更為平等。女性勞參率從58%上升到70%。離婚率升高、結婚率下降;隨著「破壞性創新」的新科技到來,中小企業和中產階級的面貌也在變化。

德國的確是撕裂和焦慮的。在城鄉之間、老少之間,也在這一個任期充滿新面孔的德國聯邦議會和弱勢內閣之間。《經濟學人》認為,德國將會需要一個朝氣蓬勃、大刀闊斧的雄健領導人來凝聚柏林新世代。

在過去兩德統一的那些年,梅克爾穩健謹慎的政治風格非常適合德國。但在未來,作為「公民國家」的德國卻可能要考慮鬆綁移民入籍手續、發展高速網路、翻新教育,特別更要破除是對工會以及從業許可等重重對就業市場自由的箝制。這樣,如果梅克爾是摩西、大衛,誰會是那個帶領「德國選民」進入新境地的約書亞、所羅門呢?

https://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740402-right-leadership-it-could-be-model-west-germany-becoming-more-open-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