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空汙溯源 工廠、燃煤、交通是元凶(20171227 環境論壇-賈新興、汪中和)

醒報編輯部 2017/12/27 07:49 點閱 66518 次
從量與衝擊大小來看,工業排放與燒油、煤等能源排放所造成的汙染最可怕。(photo by wikimedia)
從量與衝擊大小來看,工業排放與燒油、煤等能源排放所造成的汙染最可怕。(photo by wikimedia)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過去以為空汙只會發生在中國大陸的大城市,曾幾何時,台灣從北到南也一樣壟罩在霧霾之中。不僅台灣,南亞、印度等地區也有此問題,以往認為空汙通常只發生在開發中或低度開發的國家,但現在不只台灣,世界各地似乎都存在空汙問題,請汪老師分析。

全球都有空汙問題

汪中和:有一個網站名為「Air Visual」,整合全世界空氣汙染的資料,可即時觀測世界各地空氣汙染的分布、嚴重性。根據網站最近展示的空氣汙染,工業化愈發達、環境開發愈多的國家,空氣汙染愈嚴重。

以顏色表示,亞洲國家如中國大陸、印度、東南亞都是最嚴重的深紅色;歐美很多地區的空氣品質也都不良,影響生活品質,也在在顯示空汙是全球性的問題。

有人形容,人類住在地球上,不但要面對高溫熱浪,如果以空汙的角度來看,恐怕還是住在「毒氣室」裡面,無時無刻不再吸收空氣裡頭的汙染物質。

問:空汙的汙染源來自於哪裡呢?是二氧化碳與工業化嗎?

工業革命的後遺症

汪中和:空氣汙染來源種類非常多,有氣體狀態如硫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也有顆粒狀如揚塵、工業排放的灰煙、汽機車排放的廢氣等,也有因為二次化學作用帶來的汙染。

家中廚房油煙、燒香也是一種汙染源,都會造成空氣汙染,影響人類健康。

賈新興:我認為空氣汙染是工業革命以後的文明病,早在倫敦工業革命的時候,空汙、酸雨問題就已經浮現,再加上歐洲國家有許多大理石雕像,經過酸雨侵蝕,雕像逐漸面目全非。

台灣空氣汙染的問題也有一段時日,所以環保署才會針對汽機車廢氣排放徵收稅金,表示政府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空汙不僅是文明病,而且無國界。汙染源來源非常多樣化,有我國自己產生的,也有隨風飄洋過海而來的,這很難釐清。我認為空汙防治除了要從自身做起,如何跨區域防治也很重要,如南亞國家不只空汙問題,大量的燃煤也會對地球造成增溫效應,這都是非常大的議題,未來國際必須共同面對。

汙染源滯留難散

問:我記得台灣以前也有空汙,但情況不嚴重,很快就飄散了。是因為以前風比較大,風一吹汙染源就散掉了,現在汙染源則是滯留於上空中,無法散去;還是因為現在的汙染源量太龐大,無法吹散?

汪中和:我認為兩個原因都有,氣候變遷讓大氣環流、天氣系統在冬天的時候會發生「對峙」,氣流移動變緩慢,空氣汙染的擴散就會受到很大的抑制,中國大陸的華北地區就是最好的例子,近幾年冬天的時候,當地因共暖關係,大量燃煤造成懸浮微粒數量特別高,偏偏大氣穩定度非常好,讓汙染源停滯在城市上空,無法擴散。

從人造衛星看華北,特別是平津一帶,整座城市都壟罩在一片霧濛濛之中。這是天氣系統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會加重空汙;但人類排放汙染源其實是更重要的因素,我們的排放量實在是太多、太強了,讓空汙問題日益惡化。

源頭管制最有效

問:如果用大風扇或直升飛機設法驅散汙染源,是否有效呢?

汪中和:應該不會,因為數量實在是太龐大了。

賈新興:這也會衍伸另外一個問題,我把汙染源吹走,那就會殃及下游國家,除非能夠將汙染源蒐集起來,類似「碳捕捉」的科技方法,或許有可能去處理滯流於上空的空汙汙染源。但現在最實際的方式還是源頭管制,從排放層面上降低汙染。

問:汪老師有提到其他空氣污染很嚴重的地區,如果與他國比較,台灣空汙的嚴重性大概落在什麼程度呢?

汪中和:台灣算是中等,最嚴重的國家大概是中國大陸、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與開發中國家如巴西等,城市的空汙問題都非常嚴重。台灣在空氣污染方面,政府相當重視,也陸續推動防治策略,根據環保署公布的資料,我國每一年的空氣不良日數逐年遞減,但空氣汙染的種類比以前更多樣,對健康造成的威脅、傷害更大。

汙染源多元化

問:下雨對解決空汙問題會有幫助嗎?

賈新興:雨水當然能夠沖刷空汙汙染源,但有些汙染物可能會和雨水產生化學反應,如硫酸根離子、汽機車排放物,形成酸雨問題,譬如現在北部中壢、桃園地區的酸雨問題還是滿嚴重的。

不過這也讓我發現,以前人們是從酸雨問題去看空汙,限制汽機車排放廢氣等。現在隨著工業發展,空汙的汙染源愈來愈多種,加上人們愈來愈了解空汙對健康的危害性,對空氣品質的意識有所提升。

許多環團都提出「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權」,近來提出類似訴求的團體也在增加。從好的方向來看,人們逐漸重視環保問題。

工廠是最大汙染來源

問:人們愈來愈注重空氣品質,不過空汙的元凶究竟是誰呢?

賈新興:從汙染物來源的角度來看,有一部分汙染物來自大自然,只是數量很少;大部分汙染源必須歸咎人類活動,如汽機車數量的增長、工業發展火力發電、土地過度開發等,再牽扯上長期的氣候變遷,就會產生汙染源多樣化與數量增加。

問:換言之,不能把空汙所有責任推給工廠,包括廚房油煙、燒香、火葬、垃圾山等,人類製造了許多汙染物來源。

汪中和:沒錯!但從量與衝擊大小來看,工業排放與燒油、煤等能源排放所造成的汙染非常可怕,影響範圍也是跨區域的;家庭烹飪或燒香的影響範圍就只局限於家中。

以台灣汙染的成分、比例來看,台灣工業、交通工具所造成的汙染大概超過6成,所以它是最主要的汙染物來源,對空汙問題的影響也最大。

如果加上揚塵等其他汙染物,台灣本地出產的汙染物占據7成,外地飄來的汙染物則占據3成,可見台灣自身的責任最大,政府也一直在努力解決工廠、發電廠排放的汙染物。

問:最近地方政府紛紛向行政院請命,希望增加各地的空汙基金,以解決空汙問題。剛才談到空汙主要來自工廠排放的廢氣,以及能源,特別是火力發電等以燃煤為動力來源的設施,再加上汽車排放廢氣、油煙等。請問汪老師,政府如何帶頭管制造汙染源?

台灣工業有3高

汪中和:可以從改善台灣的能源比例結構著手,台灣的燃煤目前仍佔發電比例的3成多,燃煤電廠排放廢氣對汙染影響極大,不僅造成溫室氣體含量增加,更會影響到空氣品質。

政府希望將來燃煤電廠的比例能夠下降至30%,但即使30%,對空氣污染的影響仍非常大,若將來不能有效改善燃煤電廠排放,不能回收汙染物並做妥善處理的話,空氣污染的影響還會持續嚴重下去。

台灣工業現在有3高:高耗能、高耗水、高汙染,每年台灣空氣汙染嚴重程度與工業造成汙染的多寡成正相關,皆是由北到南越來越嚴重。以今年12月當例子,中部汙染是北部的2倍,南部的汙染又是中部的2倍。所以能源配置及工廠集中在中南部的狀況,都對中南部造成嚴重的空汙壓力,也對當地居民健康造成嚴重衝擊。

所以最近在台中、高雄,都有大規模反空汙遊行,就是這段時間民眾受夠空氣汙染的殘害而無奈地做出表示,政府應該對此問題做出有效對策。

需考量南北不平衡

問:依汪老師分析,空氣汙染在中南部比北部更嚴重?

汪中和:是!因為工業區多,除了核能電廠以外,發電廠也多集中在中南部,現在多是南電北送,北水南運。

問:剛才提到地方政府希望增設空汙基金,政府想防治空汙問題,是否增加經費就有幫助呢?

汪中和:空汙基金是政府財源的一部分,能讓中央或地方政府在面對空汙問題時,有基本經費處理,是立意良好的規劃,但現在空氣汙染的南北差異大,所以在空汙基金的運用上也需要考量南北不平衡的問題。

面對地方政府要求增加空汙經費的運用比率,政府需要好好衡量該怎麼做,我認為政府應該強化空汙基金的徵收,對汙染造成越大影響者,就要付出愈高的代價,這一方面是懲罰,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制約,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單位,在空汙法上也要一體適用。

重大汙染源增強稽核

問:請問賈博士,空汙基金是由中央政府統籌比較好,還是分配給地方自行處理比較理想呢?

賈新興:這牽涉到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若是從地球環境問題來看,空氣汙染是沒有國界之分的,同樣地,對台灣而言,空汙問題也就沒有縣市差異,因為空汙會隨大氣氣流擴散。

但台灣從早期工業發展集中在中南部,加上中南部在秋冬季時,因為大氣天氣型態,汙染物排放後被侷限在當地,造成中南部在秋冬季有好天氣,卻沒有一口好空氣。

從這種角度來看,基金運用的確可以因地方差異而有不同比例分配,而中央政府應監督、管理地方政府使用經費的狀況,這樣才能將空汙基金做妥善運用,經費透明化也能讓人民知道政府把空汙基金用在哪裡。

汪老師也提醒最大的汙染物來自固定排放源,例如工廠和能源業者,對他們的空汙基金徵收金額要提高,我也認同擒賊先擒王,對重大汙染源增強稽核,才能降低廢氣排放量。

需平衡綠能、燃煤

問:中部各縣市提出的空汙基金訴求主要用在綠能發展、對鍋爐排放廢氣制定標準及補助、增加基金分配比例、擴大捷運大眾運輸路網等,請問汪老師,這些提案是否具體可行?有些似乎無法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汪中和:這些訴求基本上都正確,防治空汙最重要的戰略是:發電非煤化,煤是空汙最重要的來源,綠能若成長也與減少燃煤發電有直接相關,但台灣有先天上的問題,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風力發電等綠能皆有上限,也會對國土運用產生衝擊,更需要投入龐大資金與時間。

在綠電發展的期間內如何減少燃煤發電,並且在當中做出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否則可能會造成無法減煤,綠能也發展不起來的結果。

關於空汙還有一點政府能著手解決,就是交通工具製造的廢氣,它也佔了汙染比重的三成,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因應此問題,例如淘汰燃油能源轉為電動車或排放量較低的車輛皆是能參考的方向。

騎Ubike反傷肺

問:普及大眾運輸工具是否對減少車輛廢氣有幫助?

汪中和:有幫助!因為車輛廢氣佔了汙染3成,所以幫助很大,若民眾因為改搭大眾運輸工具,車輛廢氣量減少一半,對於汙染的改善就很有幫助,但交通工具的數量實在太多了,台灣的機車有1千多萬輛,汽車有將近1千萬輛,兩種車加起來相當於全台灣人口總數,這需要政府大刀闊斧的整治。

問:現在大家都騎Ubike或oBike,這對環境也有幫助嗎?

汪中和:雖然改騎腳踏車對改善空汙有所幫助,但在空汙問題仍未改善以前,改騎Ubike對身體健康是更有害的,等於用自己的肺來當環境的空氣清淨機。

改換低汙染接駁車

問:最後請賈博士與我們分析,有什麼方法能解決空氣汙染問題?

賈新興:能參考過去酸雨防治成功的案例,對於空氣汙染,我們需要對症下藥,著重在空氣汙染的固定排放源,加重稽核並鼓勵改善設備,使用低汙染材料或降低排放過程的汙染量。另外汪老師也提到移動式的汙染源,如汽機車,但自己開車的移動便利性遠比大眾運輸工具高,能從汽機車設計本身排放的汙染量下降等方案解決。

鼓勵大眾運輸,很多地方都有免費接駁車,政府可以帶頭示範,使用低汙染的公共運輸系統,民間看見政府帶頭,也會跟著響應。

主持人:我相信政府以公權力、公共資源解決空汙問題,民眾是樂觀其成的,因為空汙攸關每一個人的健康,比旱災、地震等天然災害都還要有迫切性,天天都會受它影響,因此,空汙防制的動作與配合,一分一秒都不能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