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天氣卻沒有好空氣 全民呼喊救空汙(20181116環境論壇)

醒報編輯部 2018/11/19 10:14 點閱 25290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記錄整理:許嘉琪、張朝瑋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這次來談談空氣污染,過去台灣對這問題並不重視,直至這幾年因為大陸霧霾南飄,讓台灣也開始出現這類問題。最近,在北台灣跟南台灣都舉行反空汙大遊行,有不少參選人都參與嗆聲,政府對此也感到相當的緊張。

空汙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工業或交通排放,還有海外飄來以及氣候暖化等因素,如何解決大家都束手無策。請汪老師分析空汙的成因及防治。

人類自作自受

汪中和:空氣汙染可說是人類自作自受的重大禍害,雖然自然環境本身也會有些輕微的汙染,但它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對生物圈的影響也非常小。自從人類自工業革命後,不斷開發並擴張自己的居住環境,導致今日環境汙染成為全球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目前地球面對的課題有幾項:全球暖化、空氣汙染、生物多樣性出問題、海洋酸化等都是,這些都是人類自作孽造成的,其中空氣汙染更是如此。我們從小就看著空氣品質越來越差,對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這些台灣人都能深刻體會到。

南北兩樣情

尤其當進入秋冬與春天上半季時,東北季風對中南部來說剛好處於背風面,在風速小的情況下汙染就不易擴散,進而造成可怕的影響;北部則因處受風面,讓汙染迅速散去。所以我們說台灣這樣就像「一國兩制」般,南北兩樣情。

2015年時,中國媒體人柴靜拍攝了一部空汙紀錄片《穹頂之下》,不只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全世界,所以這是我們一定要面對的議題。

有那個錢,沒那個命花

問:那汪老師可不可以這樣說:因為我們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冷氣使用時間越開越長,建築物也越蓋越美觀,讓我們只好承受空氣汙染的後果。

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多的享受,沒有那麼高的工業發展,也就不會有如嚴重的問題。

汪中和:可以這樣說,工業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確實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提升,但如果我們沒有照顧好環境的話,這就會反過來傷到自己

就像一個人拚命的賺錢,卻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到頭來有那個錢,卻沒那個命花。

問:請賈博士分析,這個空氣污染的元凶到底是…?

政府要起帶頭作用

賈新興:我一直在想,確實自工業發展以來,科技的確為人類帶來很多進步,但這也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衝擊,早期大家並沒有強烈意識到這個問題,但隨著環保意識的興起,大家開始意識到如果再不重視這個問題的話,就會讓我們自食惡果。所以要怎麼做好節能減碳,以及空氣品質的管制,政府跟人民都要注意,特別是政府應該要起到帶頭的作用。

問:其實我們的工業政策一直有在朝減低污染的方向進行,尤其中國大陸這方面做得更徹底,但這似乎還是不能避免空氣汙染的惡化。這中間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汙染大部分自己造成

賈新興:確實以現在這個季節來說,比起北部來說,中南部的空氣汙染相當嚴重,甚至可說「有好天氣,沒好空氣」;再來,汙染來源在何方?是我們自己排放的還是境外飄來的?如果是漂來的那需要一些氣象條件的配合,例如東北季風就會將中國北方的沙塵暴送來台灣。

但如果我們沒有排放的話,即使空氣擴散再不好也應不至於會汙染到這地步,所以我們政府還是應該要做好汙染源頭的管制,如火力發電、石化工業、汽機車排放等,這都需要政府與民間的配合,別再把矛頭都指向外面,因為那個汙染指數也不高,大部分的污染都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只有本地汙染的改善,我們才會有好空氣。

問:若要降低汙染應先從何處開始著手?是大工業區還是石化產業等公司?

汽機車廢氣影響大

汪中和:我們分析台灣空氣汙染的成分,主要是以懸浮微粒及P.M2.5為主,其他有比例較低的硫化合物、氮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因此要降低這些污染的比例就必須針對這些成分找到源頭,以P.M2.5來說,它的來源有工業(比例約3成)、汽機車排放(比例約4成)。

汽機車的排放影響最可觀,因為它是生活中必會接觸到的,又以大眾運輸較不發達的中南部最嚴重。所以汽機車的管理是必須的,一來要管理它的排放,二來是要讓汽機車全面電動化,把排放降至零,這是我們必須開始做的。

再來的三成是其他汙染,像是灰塵、道路揚塵、露天燃燒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就開始做好的。而我們每天不只是要賺錢,也要多運動、維護自身的健康,照顧身體,有適當的休息。而維護環境健康,也就是我們自身的健康。

問:我們將空氣汙染來源分成三大塊,一塊是工廠廢氣,一塊是交通廢氣,包括大眾運輸和汽機車的汙染,一塊是其他汙染源。如果能把前兩塊的汙染管制做好,就解決了六成的問題。然而不論是這兩大塊的汙染,或是其他汙染源,都需要依靠全民共識,因為這些管制將會影響到工廠成本、個人收入等多個面向。

全民共識救空汙

汪中和:這的確需要整體的合作,從政府、企業到民間,每一個環節都要配合。另外,也需要全面規劃,當國家在發展工業、經濟、或國家未來建設時,必須考慮這個政策對於空氣汙染的影響,並事先做好防治。

問:也就是要考慮工業生產的環境成本?

汪中和:沒錯!在過去,廠商不會把空氣汙染納入成本計算,但現在有法規規範,工廠污染排放量受限制,不能超標,所以廠商必須努力改善他們的污染問題。廠房容易管制,只要政府有決心,企業家配合法令,改善是立竿見影、很快有成效的。

最麻煩的是汽機車,台灣汽機車有千萬輛,我們開玩笑說,每兩個人就有一部機車,每三個人就有一部汽車,這麼龐大的數量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我認為政府必須嚴格執行汽機車排放標準的規定,更要一年比一年嚴,而最終我們需要將汽機車電動化。

問:空氣汙染會造成很多後遺症,但我們過去以為戴上口罩就沒事了,但事實上這些懸浮微粒仍會造成健康危害,請問賈博士,是這樣嗎?

懸浮微粒戕害健康

賈新興:根據許多公共衛生報告指出,細懸浮微粒PM2.5對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也可以從許多科學研究報告發現,空氣汙染對於新生兒的體重和認知能力都有傷害,甚至,也有報導指出,癌症與腫瘤的發生可能和六輕汙染有關係,這些可怕的數據,提醒我們對於空汙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

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應該是人最基本的權利,南部的空汙問題全台灣人感同身受,也須共同解決,民眾不能只仰賴政府,因為就算上有政策,下沒有民間的配合,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聯合國在面對空汙問題時強調公私夥伴關係,也就是說政府跟民間必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問:賈博士是氣象專家,請您談一下,下雨、刮風能夠舒緩空氣汙染?

風雨是大自然洗滌劑?

賈新興:大自然最好的洗滌方式就是下一場雨,下雨確實可以沖刷大氣中許多的汙染物,但需要注意酸雨問題。大自然中含有硫化物,會讓雨水呈弱酸性,這是自然過程就會發生的,然而人為的硫化物排放,比如說火力排放過程沒有好好處理硫化物,會加劇雨水的酸度,影響生態和土壤生產力。

因此,環保署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強制工廠做好「脫硫」作業,使得現在酸雨問題改善很多。

回到正題,風和雨確實能夠舒緩汙染狀況,不過要看風從哪裡來。如果風來自汙染嚴重的地區,反而會把汙燃物從別的地方吹來。另外,由於台灣的地形因素,會在風的背風面形成穩定環境,造成當地汙染物不易擴散,這也是中南部在秋冬季容易出現空氣品質不良狀況的原因。

秋冬季到隔年梅雨季之前,特別是東北季風到來的時候,台灣中南部地區大約有半年的時間,需要面對這種不好的大氣條件。

問:謝謝賈博士,看來我們希望有雨,但不要是酸雨;希望有風,但不要從汙染區吹過來。請問汪老師有沒有補充?

暖化導致空汙加劇

汪中和:我很認同賈博士說的,活在世界上,國家應該提供資源,讓人民吃到東西、喝到好水、呼吸好空氣。因為氣候暖化,我們呼吸好空氣的難度越來越高,舉個例子,暖化造成高溫熱浪,帶來森林野火,而森林燃燒產生了大量的懸浮微粒,汙染到周圍下風區的空氣品質。

美國現在就吃足了森林野火的苦,除了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破壞,空氣污染也是他們的一大痛處。

另外我們也發現,全球暖化讓地球越來越活躍。根據統計,100年來火山活動的噴發次數、強度都慢慢成長,火山噴發的越激烈,帶來的灰塵汙染也越嚴重。1991年,菲律賓的Pinatubo火山噴發,兩個禮拜內噴發出來的火山灰足以繞地球一圈,由此可見,這個事件對全球空氣品質的影響非常顯著。

不只是空氣品質,它還會影響到降雨。1991年Pinatubo火山噴發後,台灣在1992和1993年經歷了兩年的大乾旱,當時連基隆都缺水,空氣品質不只影響個人健康,也影響環境和整個生態平衡。

問:有些東西可以被阻絕於境外,例如,人、船、飛機,我們都可以控制他們的移動,但是空氣卻無法阻攔。當政府不作為、工廠不配合、風又無法控制,我們至少可以戴個口罩出門吧?

戴口罩自保

汪中和:當然,對於過敏體質或是有慢性病的敏感的族群,在空汙季節出門建議儘量戴口罩,而且有人建議最好是戴N95的。但我們都能想像,在悶熱的夏天戴口罩很不舒服,而且,我們也不想看見在辦公室或是搭車時每個人戴著口罩,彷彿回到SARS當時的情景。我們希望能夠真正解決空汙問題,由政府、民間、企業共同努力。

賈新興:地球就像一部大車子,慢慢朝著失控的狀態奔去,我們身為乘客必須大聲警告駕駛和周圍的人,發生危險前煞車,並把它導回正軌,否則車子墜毀了,大家都會受傷。不管是全球暖化還是空氣汙染,都是我們必須關心還有身體力行去改善的。

問:所以戴不戴口罩?(笑)

賈新興:戴口罩是不得已,在汙染的環境下還是要戴,但我們更希望問題徹底改善,讓大家好好的呼吸一口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