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反效果 學習壓力成常態

鄭羿菲 2017/09/03 16:31 點閱 18086 次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長吳毓瑩點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帶給學生壓力的主因是「太過粗略的『等第制』分類成績」。(photo by chia ying Yang on flicke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長吳毓瑩點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帶給學生壓力的主因是「太過粗略的『等第制』分類成績」。(photo by chia ying Yang on flicke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高達61.4%民眾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沒有減輕國中學生的課業壓力,與原本減輕升學壓力的意旨背道而馳,「太過粗略的『等第制』分類升學,讓學生隨時擔心被降等而生壓力。」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長吳毓瑩3日建議,在競爭激烈的高中,可參考美國及芬蘭採用明確的分數依據,以分數做入學依據。前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也建議,老師應讓孩子在興趣中獲得學習的成就,促自主學習。

12年國教適得其反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下,目的本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但就結果來說卻適得其反,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在3日公布的民調中,有61.4%的民眾不認為12年國教有減輕國中生的課業壓力;與曾在8月公布的民調中,民眾認為目前國中教學的前三大問題分別是「課業壓力太大(61.2%)」、「教學內容太多,老師常趕課(56.9%)」,及「須額外購買教科書(51.7%)」結果相符。

「12年國教採用『等第制』太過粗略的成績分類,反而讓學生壓力更大。」吳毓瑩在記者會上指出,等第制在公立高中與競爭不激烈的地區,確實能兼顧降低學習壓力與升學所需,但在競爭激烈地區,如台北市等,帶給學生的影響和壓力更甚於過去的基測分數制度,原因就在分數轉換成等第時,在A、B等地之間邊緣的學生壓力更大,就怕自己考不好被降等。

為「等第」補習衝高分

吳毓瑩說,民調中民眾認為學生會有學習困難無法應付考試而需要補習的科目,前兩科是英文(68.5%)、數學(62.6%),遠高過第三名的自然(20.9%),「分數比較不好的學生學校有補救教學,而會去補習的學生多是為了衝高分數。」

「在競爭不強烈的地區可以使用等第制,但競爭強烈的地區,應適度開放採用較明確的『分數』作為入學依據。」吳毓瑩建議,現在的等第制主要是學習美國或芬蘭,但即便是美國或芬蘭在「重要的入學測試」依據上,仍舊採用分數作為標準。

成就感促主動學習

「紓減學生學習的壓力,在於教育需結合孩子的興趣。」馮清皇說,一般來說一年級的學生要開學一定興高采烈,但若看六年級的學生就會發現「很沉重」,這是因為課程學習沒辦法跟孩子的興趣結合。他建議,「孩子們的興趣都不同,老師應開發更多的學習策略,讓孩子們的興趣獲得成就,進而在課程上學習大人們想要讓他們學習的內容。」

馮清皇舉例說,若一個孩子喜歡寫作,在分組報告中就可分配他負責寫報告,但是某一項主題的資料搜集則是由其他同學主責,讓每個學生都能各展所長、維持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達成合作式的教育。

此次民調是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在20~22日收集1070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