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面對新關稅戰,台灣對東南亞、歐洲要提出新的經濟策略!」學者徐遵慈21日於座談會上提醒,包括主權基金的規模、透明度,服務業移工、能源等問題,還有待總統賴清德與國安團隊因應;學者曾偉峯指出,目前美中談判尚未抵定,台灣仍有戰略自主空間,但隨著談判趨近尾聲,中國對台壓力增加下,賴政府要儘速規劃新的戰略。
新南向還會繼續嗎?
政大國關中心21日舉行「賴總統執政週年的美中台關係評估與展望」座談會。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分析,賴總統上任後兩岸經貿急凍,雖然積極去風險化與分散市場,但如今又遇到美國關稅戰,在逐漸失去中國市場下,哪些地方可以取代便值得關注。
她認為,賴總統520談話沒有提到兩岸,算是為兩岸經貿設下停損點,至於主權基金還要看規模、透明度,還有誰負責,目前央行表態傾向不願主導,還要看立法院的意見。她提醒說,賴總統在演說中提到對外拓展經貿,但要前往哪裡?蔡總統的新南向政策與非洲計畫還會繼續嗎?中東會是下個投資點嗎?都有待後續說明。
企業期待服務業移工
「移工問題尚未塵埃落定!」徐遵慈強調,服務業移工不足,引入尚未獲得勞動部正面回應,雖與印度簽署MOU,但後續並沒有下文;能源問題若能更穩定,有助產業減少外流,但台灣在關稅戰過程中,企業大多仍反映沒有受到足夠諮詢,如今東南亞也恐被課徵高關稅下,新南向要如何調整?對歐要如何增加實際經貿交流也有待琢磨。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也說,在美中談判持續下,台灣有暫時的戰略自主空間,如今賴政府在就職演說中低調談論兩岸關係,比起就職時的轉向可能有幾個原因:比起在拜登時期的戰略清晰,川普轉向戰略模糊;中國在訪問他國時的文宣,罕見的強調台灣問題,顯示對台文攻武嚇升級,且高層的關心程度上升,需要密切注意。
兩岸表態更緊縮
曾偉峯預測,美中關稅戰的談判豁免期到8月12日,在這之後若安全、科技與貨幣等議題都有進展的話,台灣的戰略自主空間將會逐漸縮小,盼政府謹慎評估發展,找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作為。他也表示,賴總統在演說中不提兩岸,或是表態相對和緩是戰術性的考量,沒有涉及原則與立場的轉變。
政大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指出,從川普的關稅解放日,到美中談判、俄烏戰爭、以巴與印巴衝突,還有中國3次軍演與1次類軍演,甚至遭國台辦點名是「區域和平破壞者」,還有國內的朝小野大,凡此,賴總統都面臨不少壓力,因此近來透過較輕鬆的節日表達兩岸關係,並強調脫中入北是學者個人主張等,都顯示兩岸表態上有進行收縮。
關注美中國安戰略
另外,他也提醒說,中國發布了國家安全報告白皮書,裡面提到非常多兩岸關係,且美國也將於10月發表國家安全戰略白皮書,光是川普在美中談判後的發言就讓台灣民眾心驚膽跳,接下來這幾個月對美中台關係來說非常重要,賴政府要好好進行研析。